晴時多雲

頻道logo

眼科新突破!視網膜發現再生新細胞 動物實驗成功恢復視力

2025/04/02 13:17

科學家發現可修復視網膜的新型眼部細胞;情境照。(圖取自photoAC)

科學家發現可修復視網膜的新型眼部細胞;情境照。(圖取自photoAC)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科學家在人類眼中發現具備再生潛力的新型幹細胞樣細胞,初步動物實驗顯示其有望修復受損視網膜、恢復視力,為黃斑部病變等常見眼疾的治療帶來新契機。這項發表於《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的研究,不僅加深對視網膜生物學的理解,更為視網膜退化疾病的干預開啟新方向。

視網膜是眼後方的感光關鍵結構,其退化是全球失明主因,常見於老化、糖尿病或眼部受傷,並導致黃斑部病變(macular degeneration)、視網膜色素病變(retinitis pigmentosa)等疾病。現有療法多半僅能減緩惡化,尚無法有效修復已損傷的視網膜組織。

利用幹細胞(stem cells)替換受損細胞被視為潛在解方,但過去科學家未能在人類視網膜中找到理想的內源性幹細胞來源。

據《生活科學》(LiveScience)網站報導,這項突破由中國溫州醫科大學眼視光醫院國家重點實驗室5主導,研究團隊分析捐贈的胎兒視網膜樣本,識別出兩種位於視網膜外緣的幹細胞樣細胞:人類神經視網膜幹細胞樣細胞(human neural retinal stem-like cells, hNRSCs)和視網膜色素上皮幹細胞樣細胞( RPE stem-like cells)。兩者皆可自我複製,但關鍵在於,僅 hNRSCs 在特定條件下能分化成其他視網膜細胞,展現了真正的修復潛力。

為深入研究,團隊利用幹細胞培育出模擬人類視網膜的「類器官」(organoids)。分析證實,這些類器官含有與胎兒樣本相似的 hNRSCs,團隊也識別出調控其分化與修復過程的部分關鍵分子路徑。

關鍵動物實驗顯示,將來自類器官的 hNRSCs 移植到患有類似人類視網膜色素病變的小鼠眼中,這些細胞成功分化成感光所需細胞並與宿主視網膜整合。與未移植的對照組相比,移植組小鼠視力獲得顯著改善,且效果在長達 24 週的觀察期內持續存在。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總結,這項研究「對於推進視網膜退化疾病的治療干預具有巨大潛力」。

儘管成果鼓舞人心,顯示 hNRSCs 可望成為開發視網膜疾病新療法的基礎,但科學家強調這仍是初步發現。未來亟需更多研究,驗證這些細胞應用於人體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才能真正邁向臨床應用,為視力受損患者帶來實質幫助。

眼科新突破!視網膜發現再生新細胞 動物實驗成功恢復視力

人類胎兒視網膜組織染色切片,顯示視網膜幹細胞(CMZ)結構,揭示早期眼部發育奧秘。(圖取自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