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健康網》護目有撇步! 中醫:按摩「6穴位」遠離乾眼症

2025/04/03 13:05

中醫師表示,乾眼症通常與肝腎陰虛、氣血不足或風熱上擾有關,除中藥、針灸治療,日常可透過按摩睛明、攢竹、承泣等穴位及熱敷,緩解不適;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中醫師表示,乾眼症通常與肝腎陰虛、氣血不足或風熱上擾有關,除中藥、針灸治療,日常可透過按摩睛明、攢竹、承泣等穴位及熱敷,緩解不適;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現代人離不開3C,長時間使用下,乾眼症可能就會找上門。澄觀中醫診所醫師王培紋在臉書專頁「臻觀/澄觀中醫診所」發文表示,乾眼症是因淚水分泌太少或蒸發過快,造成結膜和角膜表皮細胞乾燥或發炎的現象。除中藥、針灸治療外,日常可透過按摩睛明、攢竹、承泣、太陽、耳穴眼點、合谷等6穴位,以及補充維胡蘿蔔、枸杞、藍莓等富含維生素A、B、C的食物,調理舒緩眼睛不適。

改善乾眼6穴位

王培紋說,依中醫觀點,乾眼症通常與肝腎陰虛、氣血不足或風熱上擾有關,透過針灸、按摩穴道可緩解症狀,改善眼睛乾澀、視力模糊等不適;並分享以下護眼6穴道,按摩時以大拇指或食指輕輕壓按,每次5-10秒,重複5回,有助減緩乾眼症狀。

●睛明穴:位置在眼內眥(內眼角)稍上方凹陷處。

●攢竹穴:位置在眉頭內側凹陷處。

●承泣穴:位置在瞳孔正下方,眼眶下緣凹陷處。

●太陽穴:位置在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後約1寸的凹陷處。

●耳穴眼點:位置在耳垂正中央。

●合谷穴:位置在手背虎口處,拇指與食指之間的凹陷處。

中醫師分享日常可按摩6穴位,有助改善乾眼症。(圖取自臻觀/澄觀中醫診所)

中醫師分享日常可按摩6穴位,有助改善乾眼症。(圖取自臻觀/澄觀中醫診所)

日常調理3叮嚀

除了針灸、穴道按摩,王培紋建議日常生活也應做到以下護眼3要:

●飲食調理:多吃富含維生素A、B、C的食物,如胡蘿蔔、枸杞、藍莓等。

●適度休息:避免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定時讓眼睛休息。

●眼部熱敷:可使用熱敷眼罩,以攝氏40度左右的溫度做熱敷。

王培紋補充,日常按摩穴道舒緩外,也可配合中醫調理,如針灸、艾灸或中藥治療,以達更佳護眼效果。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