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手機、追劇都NG! 研究:睡前螢幕「使用時間」才是失眠元凶
〔記者陳成良/綜合報導〕睡前滑手機、追劇已成許多人習慣,但最新大型研究敲響警鐘。挪威一項針對逾4.5萬名年輕人的研究發現,睡前每多用1小時螢幕,失眠風險便顯著增加59%,每晚平均睡眠時間也縮短24分鐘。更令人意外的是,研究指出不論是滑社群或看影片,對睡眠的危害程度並無差異,關鍵在於「總使用時間」。
據《每日科技網》(scitechdaily)報導,這項發表於《精神醫學前沿》(Frontiers in Psychiatry)期刊的研究,由挪威公共衛生研究所主導。研究主持人赫特蘭博士(Dr. Gunnhild Johnsen Hjetland)表示,分析結果顯示螢幕使用本身是干擾睡眠的主因,最可能的機制是「時間位移」——即螢幕直接佔用了原本應用於休息的時間,進而推遲入睡。
研究團隊推測,除了時間取代效應外,螢幕光線暴露可能影響生理時鐘,而通知干擾或內容刺激也可能使大腦保持活躍,妨礙入睡。他們原本預期互動性高的社群媒體影響可能更大,但數據並未支持此假設。研究透過問卷調查參與者的螢幕使用習慣(時長、活動類型)與睡眠品質(入睡時間、失眠頻率、日間嗜睡等)。
分析一致表明,睡前螢幕使用時間越長,睡眠品質越差,但活動類型(包含社群媒體)的影響差異不大。這再次支持「時間位移」是主要因素的論點。赫特蘭博士建議,若懷疑螢幕使用影響睡眠,應嘗試減少睡前使用時間,最好在睡前30至60分鐘停用,並關閉通知以減少干擾。
研究人員也強調其侷限性:研究僅針對挪威年輕成人,結果未必能推及全球;研究設計無法確定因果關係(是螢幕導致失眠,或失眠者更常用螢幕?);且缺乏客觀的生理睡眠數據。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