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健康網》3習慣增加胃癌風險! 早期檢測可降低風險

2025/04/01 12:34

國健署強調,避免「共杯共食」、使用「公筷母匙」,可降低感染風險;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國健署強調,避免「共杯共食」、使用「公筷母匙」,可降低感染風險;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胃癌位居國人10大癌症發生及死因的第8位,其中高達8-9成的病例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對此,國民健康署近日在臉書專頁發文提醒,民眾透過早期檢測與治療,可有效降低胃癌發生風險。此外,應避免共杯共食、使用公筷母匙、優先選擇熟食,能避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及早發現降低胃癌風險

國健署指出,若能及時接受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胃癌發生率可降低50%。想知道自己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可透過糞便抗原檢測、碳13尿素呼氣檢測或胃鏡檢查進行確認。若檢查結果異常,應儘早就醫接受進一步醫療處置,以降低健康風險。

國健署指出,高達8-9成的胃癌病例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圖為示意圖。(圖取自shutterstock)

國健署指出,高達8-9成的胃癌病例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圖為示意圖。(圖取自shutterstock)

日常飲食習慣至關重要

除了檢測與治療,國健署也呼籲民眾養成良好飲食習慣,以降低幽門螺旋桿菌的「經口傳染」風險,建議做到以下幾點:

1. 避免共杯共食、不乾淨生食,減少細菌傳播機會。

2. 使用公筷母匙,確保食物衛生安全。

3. 優先選擇熟食,減少感染風險。

此外,維持規律運動、健康飲食,並遠離檳榔、菸酒等不良習慣,也能有效保護腸胃健康。國健署呼籲民眾關注自身腸胃狀況,透過定期檢查與健康生活方式,共同守護「胃」來的健康。

國健署呼籲,若能及時接受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胃癌發生率可降低50%;圖為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國健署呼籲,若能及時接受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胃癌發生率可降低50%;圖為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