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清明吃潤餅小心毒花生粉 這溫度才能消滅黃麴毒素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清明節將至,各縣市展開潤餅相關食材抽驗,結果北市、台中、台南都有驗出花生粉含黃麴毒素超標,已要求業者下架。南投醫院指出,生活環境中受黃麴毒素污染的程度愈高,致肝癌率也愈高,罹患胃癌、腎癌的發生率也相對增加,且黃麴毒素有極高的熱安定性,需在260℃以上之高溫才可被消滅。
黃麴毒素致癌 花生堅果雜糧注意保存
衛福部南投醫院內科衛教資料表示,黃麴毒素已被證實是誘發肝癌的主要毒素之一(致癌物質)。黃麴黴菌大量孳生時,同時釋出大量毒素,被感染的食物,也含有大量毒素。最常見的是發霉的花生,且五穀雜糧、堅果類、豆類、南北乾貨類、辛香料、醃漬類食品、古法釀造製品、地瓜粉及麵粉、咖啡豆等食材,都曾遭受波及。
因沒有真空包裝或開封後沒放入冰箱,都難逃黃麴毒素生長的污染。產生之因素:溫度、濕度、基質、培養時間以及不同地區所得到菌株產生黃麴毒素的量也不相同。
污染雜糧當飼料 動物內臟、牛乳、蛋中鏢
南投醫院指出,若以受污染的玉米、五穀雜糧作為飼料餵食雞、鴨、魚、牛、豬,其內臟尤其是肝臟及牛乳、蛋,也含有較高的黃麴毒素存在。甚至連乳製品中也有黃麴毒素,毒性雖較弱,但長期食用含過量黃麴毒素之乳製品(牛乳、乾酪、加工乳酪),還是會造成肝臟損傷而影響對營養之吸收和代謝。
影響免疫系統 B、C肝炎患者罹癌風險增
另一毒性作用會影響免疫系統,使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感染,且不易殺死腫瘤細胞。而長期低劑量食用,易導致肝細胞突變,造成肝癌的發生,尤其會使B型、C型肝炎患者及帶原者罹癌的風險增高。
南投醫院提醒,長時間飲酒的人往往有不良的習慣,就是將花生作為配菜,這也是黃麴毒素誘發肝癌的高危險群。建議選擇帶殼完整無破損變色的花生,因為帶殼花生如果壞掉或發霉皆可直接從外觀辨識出,也避免食用散裝的其製品,原料的好壞根本無從辨視。
消滅黃麴毒素的方法 高溫烘烤降低毒素
黃麴毒素具有極高的熱安定性,不同於一般黴菌經蒸、煮、炒、炸可被消滅,它需在260℃以上之高溫才可被消滅。南投醫院建議,受到黃麴毒素污染的食物,可用烤箱高溫烘烤的方法。花生約可減少20-40%毒素,而堅果類更可減少50-90%的毒素;許多市售的一些花生或玉米製品都是爆炒或油炸而成,在這高溫的製程中約能減少65%有害物質。
10招遠離黃麴毒素 發霉、過期食物快丟
1.挑選新鮮的魚、肉、蔬、果,剩餘的最好置於冰箱保存,食材採先進先出的觀念。若發現食物發霉、過期,應立即丟棄。
2.儘量少吃內臟類、醃漬類、乾貨式食物及經過長黴程序調味醬油。
3.少吃易受污染的食物及其製品。
4.注意農作物的收成、運輸、貯藏程序,避免黃麴毒素的發生。
5.購買新鮮、真空包裝的米、豆、麥、五穀雜糧及其製品,並從外觀察是否長黴。包裝若有破損或色澤改變,不可購買。
6.打開後,最好以乾燥的密封罐貯存在低溫、乾燥處,並在有效期限內吃完。
7.政府定期抽檢食品中黃麴毒素含量,使食品業者重視黃麴毒素的預防。
8.改變錯誤的飲酒習慣。
9.切記!不要因為可惜還是把沒發霉的部份吃掉,雖然外觀一切正常但其實菌絲早已在食物內生長了,若誤食輕者-噁心、嘔吐,重者-休克甚至造成死亡。
☆飲酒過量 有害健康 禁止酒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