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健康網》左手受傷就練右手! 「交叉訓練效應」助患側復原

2025/03/28 19:27

單邊手腳受傷不能動?嘗試鍛鍊另一側來幫助復原!醫師指出,交叉訓練效應適合單側肢體受傷患者復健,加速患側肌力復原;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單邊手腳受傷不能動?嘗試鍛鍊另一側來幫助復原!醫師指出,交叉訓練效應適合單側肢體受傷患者復健,加速患側肌力復原;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單邊手腳受傷,暫時不能運動,試著鍛鍊健康的另一邊,幫助肌力恢復!復健科醫師王思恒解釋,這是「交叉訓練效應(Cross-Education)」的科學現象。適合單側肢體受傷患者復健,加速肌力復原。實務應用上,建議十字韌帶、肩膀術後初期,即可開始訓練健康側,採取離心或混和動態訓練方式如負重下蹲、彈力帶,每週3至4次,至少3到4組達到有效肌力提升。

交叉訓練 最適合急性期復健

恆新復健科診所醫師王思恒在臉書專頁「一分鐘健身教室」發文說明,交叉訓練效應指的是單側肢體進行力量訓練時,未經訓練的對側肢體也會獲得肌力提升。根據近期的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發現交叉訓練效應平均可讓未訓練肢體增加11.9%的力量,其中下肢提升約16.4%,上肢則提升約9.4%。

王思恒提到,當患者一側肢體受傷(如骨折、韌帶損傷、術後固定),長時間無法使用時,容易造成肌肉萎縮及肌力下降。透過訓練健康的另一側肢體,能減緩受傷側肌力流失速度,加速復原。此方法尤其適合急性期復健患者,能在固定受傷部位的同時,仍保持良好的整體身體功能。

離心、動態等張訓練效果最佳

研究指出,不同型態的肌力訓練效果有差異:

●離心收縮訓練:可達17.7%力量提升,最有效。

●動態等張訓練(結合離心與向心):約15.9%的效果。

●純向心或等長訓練:效果相對較低(約8至11%)。

因此,在復健規劃中,優先建議以離心或動態等張訓練方式進行,效果最佳。

醫師建議,單邊手腳受傷可採取離心或混和動態訓練方式,如負重下蹲、彈力帶,每週3至4次,至少3到4組達到有效肌力提升;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醫師建議,單邊手腳受傷可採取離心或混和動態訓練方式,如負重下蹲、彈力帶,每週3至4次,至少3到4組達到有效肌力提升;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王思恒總結,交叉訓練效應不僅證明了人體神經系統驚人的可塑性,更提供了受傷後患者寶貴的復健策略。運動受傷的朋友,不妨試試交叉訓練效應,用「一邊的努力,換取兩邊的收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