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胃癌起因新發現! 研究:胃壁突變圖譜藏異象

2025/03/27 12:34

科學家首度繪製胃壁細胞突變圖譜,揭露早期癌變信號與罕見染色體異常,暗示未知致癌因子的存在;示意圖。(圖取自shutterstock)

科學家首度繪製胃壁細胞突變圖譜,揭露早期癌變信號與罕見染色體異常,暗示未知致癌因子的存在;示意圖。(圖取自shutterstock)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科學家首次系統繪製健康胃壁細胞的體細胞突變圖譜,發現癌症形成的早期信號,並意外觀察到部分細胞存在罕見染色體異常,暗示可能有未知致癌因子。這項研究刊登於《自然》期刊(Nature),深化了我們對胃癌起源與發展的理解。

胃癌是全球第5大常見癌症,也是癌症死因第3名,2022年新增病例近百萬,東亞與南美洲病例尤多。肥胖、吸菸及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是已知風險因子,其中後者在英國引發約4成胃癌病例。胃壁細胞長期暴露於腐蝕性胃酸,但研究顯示其突變率與體內其他細胞相近,顯示胃黏膜有強大保護機制。

《每日科技網》(scitechdaily)報導,這項研究由英國惠康桑格研究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與哈佛大學博德研究所、香港大學等機構合作,針對30名來自香港、美國與英國的參與者(包括18名胃癌患者與12名健康者),分析其非癌變胃腺體樣本。團隊使用雷射捕獲顯微切割技術,精準分離238個正常胃壁細胞樣本,進行全基因體定序。

數據顯示,到60歲時,正常胃壁近一成細胞帶有與癌症相關的「驅動突變」(driver mutations)。更令人矚目的是,部分參與者的胃壁細胞出現罕見異常:第13、18、20號染色體擁有三套拷貝,稱為「三染色體性」(trisomy)。這在其他正常組織研究中未曾出現,可能是胃部獨有現象。由於此異常僅見於部分人,且可能多次獨立發生,研究人員推測這些人或曾接觸未知外部致變原。

在胃癌患者的非癌變胃壁中,有些看似正常的腺體在顯微鏡下已現早期癌變跡象,突變數量顯著增加,可能是胃癌起始的最初階段。而癌變組織的突變數則急劇上升,顯示胃癌後期突變積累加速。研究亦發現,慢性發炎會提升帶有驅動突變細胞的比例,為探究其與胃癌風險的關聯提供線索。

研究第一作者、博德研究所的庫倫斯博士(Tim Coorens)表示,胃壁具保護機制,能抵禦胃酸影響,但在胃癌患者的正常細胞中,突變數量較高,類似癌症早期變化。香港大學共同領導作者梁雪儀教授補充,三染色體性現象暗示可能存在未知致變原,僅部分人接觸過。惠康桑格研究所的斯特拉頓爵士(Mike Stratton)則指出,新技術讓科學家得以追溯突變歷程,了解癌症關鍵過程。

這項研究為胃腸道正常組織突變圖譜增添一環,未來可望進一步揭示老化與癌症的關聯,並探索突變在其他疾病中的角色。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