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外科醫師面臨斷層 屏基洪慶憲堅持20餘載守護兒童
〔記者羅欣貞/屏東報導〕今天(3月30日)是國際醫師節!根據台灣小兒外科醫學會統計,全台目前僅73名小兒外科醫師活躍於臨床;屏東基督教醫院小兒外科主任醫師洪慶憲就是其中之一,63歲的他堅守在屏東已27年,至今仍是屏北地區唯一一位小兒外科醫師,他說「選了就要甘願,我樂在其中!」。
洪慶憲是台南人,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畢業,先於彰化基督教醫院任職6年,後至屏東基督教醫院服務,行醫逾30年,今年是投入小兒外科的第28年;洪慶憲說,在接受外科醫師訓練時,本來考量整形外科,但受限於條件時間,加上喜歡小孩子、小兒外科接觸範圍廣,最終選擇小兒外科,記得年輕時看診,還會被突然尿尿的小朋友噴得全身都是,後來學會很快用手去擋。
洪慶憲表示,小兒外科常見手術就是闌尾炎、疝氣、包皮等問題,另先天膽道閉鎖、尿道下裂、腎盂輸尿管阻塞、膀胱輸尿管逆流等也要處理,比較特殊的,行醫以來遇過5、6例腹裂畸型,內臟直接逸出體外,要用手術修補,也在20年前遇過新生兒嘴巴裡長了一個約半個頭大的畸胎瘤,後來也成功取出,這麼少見的病例,一般外科醫師沒有辦法處理。
「小兒外科每一次碰到手術都像是初學者」,洪慶憲說,特殊病例在小兒外科常是5、6年才碰到一次,等於要學得比別人快,所以有時看完門診吃個便當就要跑去外縣市觀摩特殊手術,一點一滴學起來 。
在台灣一年有30多萬新生兒的年代,洪慶憲一天最多要開20幾台刀,缺人也只能天天值班,早期他曾經一年365天每天值班,光急診的闌尾炎手術就開了100例;那時小孩生得多,平常一個月各種手術要開5、60台,寒暑假則到7、80台,常常星期日帶家人去餐廳吃飯時收到醫院通知,得馬上趕回急診,因為小孩子病程變化快,一定要馬上處理。
「如今每月手術降至約10台」,洪慶憲說,現在出生率低,產前超音波發達,有較大問題可終止妊娠,個案減少,小兒外科醫師收入相對不好,年輕醫師加入願意低,醫生少、值班多,人力當然越來越少;但小兒手術不能當大人的縮影來開,病程變化、年紀、體重、術後處理都不同,這是小兒外科存在的重要性。
洪慶憲回憶,他曾收到一份很特別的禮物,一名闌尾炎開刀的8歲男孩,出院後用自己存下的100元零用錢買了幾顆櫻桃,放在用壁報紙做成的甜筒狀容器中,在回診時送給他,令人感動。即使一路走來寂寞辛苦,他仍樂在其中,還計畫要行醫到70歲。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