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市議員李奕德病逝》腹痛時可能已轉移 醫提醒4招預防肝癌
相關新聞請見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嘉義市無黨籍議員李奕德在昨(26)日傳出病逝,據報導,李奕德在很晚的時候才發現肝癌,住院1個多月後緊急進入加護病房,在26日上午不治,享年43歲。說明,B肝與C肝,是造成肝癌的主要原因,統計指出,有超過7成的肝癌是由B肝與C肝引起;同時說明預防肝癌的方法。
家庭醫學科醫師陳敬睿在粉專「家醫科 陳敬睿醫師」說明,肝臟明明那麼搶戲、相關的疾病又多,為什麼還要被叫做「沈默的器官」呢?因為肝臟內部沒有痛覺神經分佈,如果肝臟發炎或腫瘤長在肝臟內側,身體不會感到明顯不舒服或疼痛。等到真的出現腹痛時,往往都是肝腫瘤太大觸碰到肝臟表面神經,或是肝癌轉移到其他器官才被發現。
根據109年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肝癌佔全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二名,造成肝癌的原因很複雜,通常是多種因子共同作用造成的,包括肝炎病毒、環境污染物和飲食等:
●B型肝炎、C型肝炎:B肝與C肝是肝癌的主要原因,根據107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有75.7%的肝癌是由B、C肝癌所引起。
●非酒精性脂肪肝:高糖、高油的飲食讓台灣一半以上上班族有輕重度不一的脂肪肝。脂肪肝沒有症狀,若沒有控制易造成纖維化、肝硬化而導致肝癌。
●酒精性肝炎:長期過量飲酒或有酗酒習慣,容易引發酒精性肝炎及肝硬化,間接增加致癌的風險。
●黃麴毒素:食品若保存不當容易受黃麴毒素污染,黃麴毒素是肝癌致癌物之一,常見如花生、高粱等,長期攝取黃麴毒素也會增加罹患肝癌機率,B型肝炎患者若長期攝取黃曲毒素將更提升肝癌發生機率。
●寄生蟲:如中華肝吸蟲、日本血吸蟲,與吃生食有關。生食遭污染的海鮮,很容易引起嚴重感染導致肝癌。
陳敬睿說明,肝癌初期的症狀有時跟感冒很像,患者常常以為只是太忙、太累而不以為意,晚期才會有腹水、黃疸、下肢水腫、食道靜脈曲張、肝性腦病變等明顯病癥。因此,肝癌的高風險群如B型肝炎、C型肝炎、肝硬化等患者,一定要依醫師安排定期回診追蹤。另外根據2017年的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約有2成肝癌與脂肪肝或酒精性肝炎有關,平時均衡飲食、規律運動、適量飲酒也一樣很重要喔。
陳敬睿提醒,肝癌如果可以及早發現,是可以治療的。預防肝癌應注意:
●定時追蹤:慢性B、C型肝炎帶原者應定期追蹤抽血及腹部超音波
●定期健康檢查:45歲以上可免費檢驗B、C型肝炎
●改變生活習慣:規律運動、均衡飲食、適量飲酒,維護肝臟的健康
●這些事要小心: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輸血,注意安全性行為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