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健康網》北捷手扶梯左側仍空蕩蕩 心理師解讀人們「怕衝突」

2025/03/26 21:22

心理師認為,因人們害怕衝突的心態,害怕違反社會規範後被評判,才會繼續選擇站在右側;圖為情境照。(資料照)

心理師認為,因人們害怕衝突的心態,害怕違反社會規範後被評判,才會繼續選擇站在右側;圖為情境照。(資料照)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搭台北捷運,會發現電扶梯前方會有告示牌寫著「扶梯兩側皆可站立」,同時也有廣播加強宣導,但人們依然習慣站右邊,左側仍是空蕩蕩,諮商心理師蘇琮祺認為,最有可能的解釋是人們害怕衝突的心態,害怕違反社會規範後被評判,甚至引發小衝突,而站在右側,省去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蘇琮祺在臉書專頁「蘇琮祺 諮商心理師」發文分享,他觀察到即使有告示牌,幾乎所有人都還是乖乖站在右邊,他從3個角度來解讀這個現象:習慣了短時間難調整、善良的假設或自我保護、衝突規避,最後一個是他覺得最有可能的解釋。

習慣的力量 短期難調整

北捷「右側站立、左側通行」的潛規則影響了所有乘客將近30年,長時間的行為塑造之下,大家早已養成「站右邊」的行為模式。蘇琮祺說明,當一個行為重複越多次,大腦就會形成自動化反應,以減少思考成本,形成習慣,即便有告示牌提醒,短期內要扭轉這習慣,還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蘇琮祺說,這個解釋的漏洞是「為什麼外地人跟新世代年輕人」也站右邊,他發現在尖峰時段,左側空著,大家還是寧願擠在右邊,也不跨到左邊去。因此單純說是「習慣難改」似乎不夠完整,背後可能還有其他心理因素。

台北捷運電扶梯前方會有告示牌寫著「扶梯兩側皆可站立」,同時也有廣播加強宣導,但人們依然習慣站右邊,左側仍是空蕩蕩:圖為情境照。(台北捷運公司提供)

台北捷運電扶梯前方會有告示牌寫著「扶梯兩側皆可站立」,同時也有廣播加強宣導,但人們依然習慣站右邊,左側仍是空蕩蕩:圖為情境照。(台北捷運公司提供)

善良的假設或自我保護

常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蘇琮祺猜想,大家選擇站右側,有可能是想把左邊留給有急事的人—比如趕車的乘客或有緊急狀況的人。心理學中的「利他行為」認為,人們有時會出於同理心,放棄自身便利來幫助他人。

蘇琮祺又說,這樣想的好像過於美好,像在忙碌的通勤時段,願意主動讓路的恐怕不多。「社會交換理論」提到,人們傾向在行為中衡量得失。如果左側空著卻沒人站,多半不是因為善良,而是因為站過去的「成本」更高:比如被誤解或尷尬,因此而讓人卻步。

衝突規避 右側的安全感

蘇琮祺表示,當他看到左側空蕩蕩時,有一瞬間想要站過去,但轉念一想,這樣做「會不會被當成不懂規矩的外地人」。社會焦慮可以解釋人們害怕違反社會規範後被評判,甚至引發小衝突。站在右側,就像躲進群體的安全網,省去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