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logo

早療通報增但療育跟不上 國教盟籲政府增加量能、檢討制度

2025/03/24 16:12

國教盟呼籲政府應擴大早療資源、導入長照喘息接送,並改革早療補助制度,以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落實對發展遲緩兒童的照顧。 (記者楊綿傑攝)

國教盟呼籲政府應擴大早療資源、導入長照喘息接送,並改革早療補助制度,以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落實對發展遲緩兒童的照顧。 (記者楊綿傑攝)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早療通報持續創高,但國教行動聯盟今天指出,近9成兒童無法在通報當年就能獲得至少1次療育機會,而每延誤1年,孩子發展將受到影響,呼籲政府應擴大早療資源、導入長照喘息接送,並改革早療補助制度,以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落實對發展遲緩兒童的照顧。

國教盟理事長王瀚陽指出,台灣早期療育通報個案自2015年至2024年持續攀升,成長幅度高達88.9%,逐年邁向國際趨勢。近8年通報總數達25萬3232人,但通報完要進入聯合評估要等待,評估完進行療育也要等待,有些甚至還要做二次評估,漫長等待導致有些家長會撤退、不通報了。

王瀚陽提到,在發現疑似遲緩的第一年就能進入到療育,幾乎不可能,每延誤1年介入,孩子的學習與發展能力將受限超過20%,錯過0至3歲早療黃金期,未來就會影響特教生的神經發展,更影響日後的教育與就業機會,進而增加社會成本。

台灣早期療育福利協會秘書長魏嫚君提到,很多家庭發現時間晚,在漫長等待就放棄了,根據調查,有90.4%家長必須陪著孩子一起接受治療、51.7%必須放棄原有計劃、41.9%甚至離開職場,更有70.8%早療家庭覺得從未得到社會資源。早療是非常需要人力資源的事,伴隨龐大金錢、時間壓力,盼希望政府介入。

中華育幼機構兒童關懷協會研究員麥王若凡指出,現行補助方案對安置機構的支持不足,使育幼院內的孩子獲得穩定療育的難度更高於一般家庭。政府應立即提供安置機構內的早療專業人員駐點服務,並確保孩子在入住後3個月內 即獲得療育評估與資源安排,讓這些孩子能夠擁有與一般家庭兒童相同的發展機會。

國教盟認為,政府應擴大早療資源,加速增聘相關治療師等,並縮短評估與療育等待時間,安置機構內也應提供駐點治療師;並導入長照喘息接送,確保孩子真正能夠到早療現場;同時改革早療補助制度,提高補助金額、建立「全國早療資源平台」、簡化行政流程,加速個案媒合與轉介。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