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腦霧是大腦發炎警訊! 醫教「改善4招」遠離失智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明明睡很久,記憶力卻不好,做事沒效率,甚至對話時反應變慢,覺得腦袋像被一層厚厚的霧籠罩?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表示,這種「腦袋卡住」的狀態可能是「腦霧」(Brain Fog)造成的,其與慢性發炎有關,長期下來影響大腦健康,可能與憂鬱症、失智風險有關。所幸身體其實非常彈性,只要做出改變,試著吃得更健康、睡得更好、多運動、少焦慮,便能漸漸改善。
張家銘在臉書粉專「基因醫師張家銘」發文引述1項匹茲堡大學的研究發現,血液中發炎指標 IL-6濃度越高,使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時,大腦「預設模式網絡」(Default Mode Network, DMN)受損,恰好該區域負責思考、記憶、決策及控制情緒等,因此會導致思考變慢、記憶力變差、專注力下降,甚至感覺憂鬱、焦慮,長期下來恐增加阿茲海默症或其他神經退化性疾病風險。
飲食、壓力、睡眠、環境是「腦霧推手」
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幾乎每一項都可能成為腦霧的催化劑。張家銘舉例,每天吃大量高糖、精緻澱粉和加工食品等食物,會讓血糖劇烈波動,並刺激發炎反應,讓IL-6飆升,進一步影響大腦運作。
不只如此,高壓亦是腦霧推手。張家銘提及,長期處於高壓狀態,身體會分泌大量壓力荷爾蒙(皮質醇),不只影響睡眠品質,也會讓大腦的發炎狀態惡化,導致思考變得遲鈍、反應變慢。
張家銘表示,如果睡眠品質差,或者有睡眠呼吸中止症,身體的修復機制就會被打亂,大腦無法清除累積的發炎因子,使得醒來時,依然感覺疲憊、腦袋不清楚,這就是所謂的「睡眠不足型腦霧」。此外,長時間待在污染的環境中,吸入的污染物和自由基,也會對大腦造成氧化壓力,進一步加重發炎反應。
4步驟降發炎 讓大腦「重開機」
如何破解腦霧,讓大腦「重開機」?張家銘建議,若腦霧是發炎引起的,那麼對策就是降低發炎、幫助大腦恢復運作。首先,從飲食開始,食用抗發炎飲食可有效降低IL-6濃度,改善大腦功能,如Omega-3脂肪酸(如鮭魚、亞麻籽)、富含抗氧化劑的水果(如藍莓、黑巧克力)、發酵食品(如優格、泡菜)都能幫助大腦「滅火」;反之,精緻糖、加工食品和過量紅肉,則會讓發炎更嚴重。
第2步,動起來。每天進行適量的運動,如快走、瑜伽或游泳,不只是對心血管好,更能幫助大腦釋放「天然抗發炎物質」,降低IL-6,改善DMN功能,每週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就能有效減少慢性發炎的影響。
第3步,睡個好覺。睡眠是大腦最強的修復機制,進入深層睡眠時,大腦會啟動「垃圾清理系統」,排除發炎因子,讓思考恢復清晰。因此,每天睡滿7-9小時,固定時間入睡,避免睡前滑手機,都能有效改善腦霧。
第4步,學會「按下暫停鍵」。現代人用腦過度,生活節奏太快,交感神經長期處於亢奮狀態,導致發炎失控,建議每天花10分鐘練習深呼吸、正念冥想,或者只是靜靜地喝杯茶,讓副交感神經啟動,能夠有效降低發炎反應,幫助大腦回歸正常運作。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