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疱疹衝腦?常見疱疹病毒恐影響行為能力 研究:罕見仍須防範

2025/03/20 14:30

研究揭示,疱疹病毒或藉鼻腔感染損害大腦。(資料照)

研究揭示,疱疹病毒或藉鼻腔感染損害大腦。(資料照)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一種大家都有聽過,幾乎無人不知的病毒,可能正悄悄透過鼻腔潛入大腦。最新研究首度證實,單純疱疹病毒第一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 HSV-1)不僅能沿此路徑侵入中樞神經,還可能改變宿主行為。雖然這種感染途徑相對罕見,研究團隊仍警告,其潛在影響不容忽視。

HSV-1是全球極為普遍的病毒,通常與唇疱疹(cold sores)相關。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統計,全球50歲以下人口中,約64%曾受感染,多數人終生無明顯症狀。然而,這種看似無害的病毒正逐漸顯露隱憂。近年研究發現,它與神經退化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存有關聯,且能在周邊神經潛伏後,進一步入侵大腦。

科學媒體《IFLScience》報導,這項由美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Chicago)主導的研究,刊登於《mBio》期刊。團隊以小鼠模擬人類慢性感染,將HSV-1病毒經鼻腔注入,追蹤6個月——相當於人類數年。結果顯示,受感染小鼠初期即出現神經元損傷與發炎,長期則展現協調性與記憶力衰退,焦慮感也顯著增加。

首席研究員Deepak Shukla指出:「若病毒經眼淚傳播至鼻腔,就可能直達大腦。這條路徑雖被低估,但後果遠比唇疱疹或眼部感染嚴重。」他強調,鼻腔感染引發的長期神經損傷令人憂心。共同作者Chandrashekhar Patil博士則補充,這種終生潛伏的病毒會反覆活化,呼籲帶原者提高警覺。

研究也帶來希望。過去發現,HSV-1可能利用細胞內的硫酸乙醯肝素酶(heparanase, HPSE)入侵腦細胞。此次實驗剔除小鼠的 Hpse 基因後,神經異常顯著減少,顯示阻斷此酵素或許是未來治療關鍵。

雖然小鼠結果未必完全適用於人類,但這項發現為探究病毒與神經疾病的關聯奠定基礎。團隊認為,鼻腔入侵大腦的罕見性不應掩蓋其直接性與潛在危害。未來研究將聚焦人類影響範圍與防治策略。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