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肝膽癌福音!健保擴大給付免疫治療 病人年省2百萬元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接軌國際標準治療!肝及肝內膽管癌長年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2位,健保署長石崇良今(19日)表示,今(2025)年2月起晚期肝癌雙免疫治療、晚期膽道癌免疫治療合併化療,健保已納入第一線給付,每名病友藥費約200萬元,1年各有約800人受惠;醫界也給予肯定,提醒病友積極治療。
台灣肝癌醫學會理事長、台北榮總醫學研究部主任黃怡翔表示,肝癌好發族群為55至84歲,男性發生率普遍高於女性,早期症狀不明顯,大部分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傳統標靶治療可延緩病程,治療反應率卻低,平均存活期約1年。
黃怡翔指出,過去晚期肝癌治療棘手且選擇有限,長期療效不佳,5年存活率僅7%,但根據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現在晚期肝癌第一線使用「雙免疫治療」,即結合PD-L1與CTLA-4雙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亞洲病人整體反應率達33.9%,減少出血顧慮,並兼顧肝功能較差患者,且長期追蹤結果顯示已達4至5年以上長期存活的長尾效應,較標靶治療延長10.3個月。
黃怡翔分享,1名70歲婦女腎功能不佳且有慢性肝炎病史,健康檢查發現肝癌指數飆破10萬,加上常感到疲憊,就醫檢查確診肝癌晚期,當時腫瘤9公分已壓迫右側門靜脈,導致血流受阻,隨時可能危及生命,但使用雙免疫治療4週後,肝癌指數回落至正常值,腫瘤也縮小。
在膽道癌方面,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教授陳仁熙表示,膽道癌是高度侵襲性的惡性腫瘤,且很難早期發現,因此有「隱藏版癌王」的稱號,好發於60歲以上族群,男女發生率相當,以肝內膽管癌占2分之1為大宗。
陳仁熙指出,過去晚期膽道癌使用傳統化療中位存活期僅8至10月,但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若第一線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合併化療,可降低20%的死亡風險,整體存活期超過1年,甚至部分可達2年以上。
陳仁熙也指出,長庚醫院與台北榮總去年底聯合發表的真實世界數據顯示,在45位晚期膽道癌患者中,免疫治療合併化療的整體反應率,即腫瘤最長直徑縮小30%以上的比例,高達31.1%,平均存活期達15.8個月,突破過往存活期難以超過1年的情形。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已偕同亞洲各國相關癌症醫學會、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專家,於去年修訂泛亞洲版(PAGA)ESMO膽道癌臨床診療指引,建議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合併化療,列為晚期膽道癌第一線標準治療。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