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新年新希望」不落空! 心理師授5撇步:從2分鐘做起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轉眼間,2025年已經到了3月,你還記得你的「新年新希望」嗎?研究顯示,約8成的人到了2月就已經放棄了,但台北同伴心理諮商所所長余佳容特別傳授5撇步,分別為「檢視目標」、「建立習慣觸發點」、「採取2分鐘法則」、「讓大腦獲得小勝利的快樂」,以及「不要完美主義」,重新動起來。
余佳容在臉書專頁「情緒覺察筆記 余佳容心理師 情感關係 禪繞課程 台北心理諮商 陪伴心理體系」指出,不少人在今年初可能曾經立志要運動減肥、讀10本書、存更多錢,或是培養一項新技能。但到了3月,許多人都會開始感到疲憊,甚至懷疑自己能不能堅持下去。
余佳容說,這是很正常的,研究顯示,約8成的人到了2月就已經放棄新年新希望。但這不代表你真的做不到,而是你可能需要其他方法來維持動力與行動力,因而建議要重新檢視目標。
●檢視你的目標
很多人的目標是「我要變瘦!」、「我要變有錢!」,但最後卻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這其實是因為目標不夠具體,讓大腦無法清楚地規劃行動步驟。
余佳容建議,讓目標更明確且可執行!像是不要說:「我要變健康!」 ,而是「每週運動3次,每次30分鐘」,不要說:「我要存錢!」,而是「每月存下薪水的10%」。
如果你的目標是1年內讀完10本書這類,但現在1本都沒看,這時候,余佳容建議可以調整成「每週至少閱讀30頁,並在筆記上記錄3個學到的重點」。
當目標變得更明確、更容易開始,就更有可能真正去執行!
●建立習慣觸發點
許多人失敗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希望「靠意志力」來堅持,但余佳容說,意志力是有限的,終究會有撐不下去的時候。想要讓行動變得更輕鬆,建議在生活中設定「習慣觸發點 ,這種方法叫做「 習慣堆疊 」(habit stacking),比單純訂目標更容易執行。
例如:如果你的目標是每天喝2000ml的水,可以在刷牙後倒一杯水並喝完;如果你的目標是每天冥想5分鐘,可以在早晨泡咖啡後馬上進行;如果你的目標是每天學10個英文單字,可以在午餐後打開APP立刻背!
當一個新習慣與現有的生活模式結合時,就不會需要「逼迫自己去做」,而是變成一種自然發生的行為模式。
●採取2分鐘法則
有時候,我們遲遲無法行動,不是因為懶惰,而是因為覺得「開始」太難了。這時候,余佳容建議可以使用「2分鐘法則」,也就是說讓目標變得足夠簡單,以至於你不會想逃避。
顧名思義就是,如果你覺得某件事情很難開始,那就只做2分鐘!像是想運動?那就先穿上運動鞋;想看書?那就先打開書,只看1頁;想寫作?就先寫下1句話。
●讓大腦獲得小勝利的快樂
人類的大腦對「成就感」非常敏感,每當完成一個小目標時,大腦就會釋放多巴胺,讓你感到愉悅與滿足。
余佳容建議,可以視覺化你的進步,讓自己更有動力!像是可以用「習慣打卡表」追蹤進度,或是寫成就日記,記錄完成的小里程碑 。當然,也可以設立「小獎勵機制」,例如,連續運動 7天後,買一杯自己喜歡的咖啡!
當你看到自己的進步時,你會更願意持續下去,而不是半途而廢!
●不要完美主義
許多人因為害怕做不好,就乾脆不做,這其實是完美主義在作祟!但事實上,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我建議採取80分行動法則 ,也就是不要求100%完美,而是做到80分就好,這樣你會更願意行動,而不是犯拖延症!
像是今天沒時間運動1小時?那就運動15分鐘;今天沒心情讀書?那就讀5頁;覺得英文學得不夠好?但比昨天多學1個單字就是進步!
當你允許自己不必完美,你才會更願意開始,而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