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輕忽小傷口變大感染 醫:運動員要注意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1位國中棒球選手因手掌傷口感染後持續惡化,已經服用了抗生素,腫脹和疼痛卻不見改善,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科醫師王凱平看照片後認為「不對勁」,住院後確診感染的是多重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需要接受萬古黴素治療。也指出運動員因接觸頻繁、共用設備及傷口照護不易,是MRSA感染的高風險族群,絕對不能輕忽小傷口。
王凱平在臉書專頁「王凱平醫師(童話醫師)- 運動醫學、兒童醫學教育」說明,MRSA是一種對多種抗生素具高度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本是人體皮膚上的常見細菌,通常不會造成問題,但當這些細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後,感染變得更加難以治療。MRSA主要透過皮膚傷口進入體內,若感染擴散,可能導致:蜂窩性組織炎、膿腫、骨髓炎、肺炎、敗血症。
王凱平指出,相較於其他族群,運動員是MRSA感染的高風險族群,主要原因包括:選手間可能皮膚接觸頻繁、可能共用器材、護具與更衣室、小傷口機率高,容易照護不當。因此運動員應該特別注意個人衛生、傷口照護與器材清潔,以降低MRSA感染風險。如果出現不尋常的傷口感染,務必提高警覺,儘快就醫。
MRSA感染與治療
MRSA感染初期,可能與一般的細菌感染相似,但如果出現以下狀況,就應提高警覺:持續加重、擴大的紅腫、疼痛;已服用抗生素,但傷口持續惡化、擴大;出現較大膿皰,顏色偏黃或偏綠;局部皮膚變硬或壞死;伴隨高燒或其他全身症狀。
王凱平說,治療MRSA主要包括清創、適當抗生素。治療期間還應保持傷口乾淨,避免細菌進一步擴散、強化營養(如:左旋麩醯胺酸)促進傷口修復。
1.傷口清創:若有膿腫,清創引流膿液是最重要的治療步驟。
2.抗生素治療:嚴重感染者可能需要住院,靜脈注射經測試有效的抗生素。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