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健康網》18歲少女多重性病感染 不知曾染梅毒

2025/03/08 21:23

一名18歲少女因私密處疱疹就醫,篩檢卻驚揭她感染過梅毒。(圖取自shutterstock)

一名18歲少女因私密處疱疹就醫,篩檢卻驚揭她感染過梅毒。(圖取自shutterstoc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18歲少女因私密處潰瘍且傷口疼痛就醫,經醫生詢問接觸史後,建議進行性病篩檢,結果意外發現她早已「多重感染」,包含疱疹病毒、人類乳突病毒(HPV)、梅毒、披衣菌等多種病原體。其中,梅毒檢測結果顯示TPPA陽性,代表她曾感染過梅毒,這讓少女震驚不已,因為她完全沒有印象曾出現任何症狀。

收治個案的顧家醫療總院長顧芳瑜解釋,梅毒向來被稱為「偉大的模仿者」,其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早期的紅疹甚至可能被誤認為過敏反應,因此許多患者直到後期才發現感染。他呼籲,若曾有不安全性行為,應定期篩檢,以確保自身與伴侶的健康。

顧芳瑜表示,這名少女原本只是想治療私密處疱疹,沒想到進一步檢查後,發現她不僅感染多種性病,甚至過去曾得過梅毒卻渾然不知。她的梅毒篩檢報告顯示TPPA(梅毒螺旋體抗體)為陽性,而RPR(快速血漿反應素試驗)為陰性,這讓她一度誤以為自己「現在感染了梅毒」。其實TPPA陽性代表她過去曾感染梅毒,而RPR陰性則顯示目前已無活躍感染,可能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自行痊癒。

顧芳瑜進一步解釋,梅毒之所以被稱為「偉大的模仿者」,是因為它的初期症狀容易被忽略,導致許多患者在看到TPPA陽性時感到驚訝或難以接受。

例如,第一期梅毒可能僅表現為無痛性潰瘍(硬性下疳),通常出現在生殖器,因為不痛,許多患者根本不以為意,且數週後潰瘍可能自動癒合;第二期則可能出現手掌、腳底或身上的紅疹,但由於這些紅疹會自行消退,患者常誤以為是普通過敏或蚊蟲叮咬所致。

此外,部分患者若曾服用四環黴素(如多喜黴素〔 Doxycycline〕)來治療痘痘,由於該藥物也可治療梅毒,就可能無意間「順便治癒」梅毒,但血液檢測會顯示過去的感染紀錄。

除了梅毒,該名患者還同時感染HPV,且檢測結果顯示她體內帶有多種高風險病毒型別。由於HPV與子宮頸癌、菜花(生殖器疣)密切相關,儘管部分感染者能靠自身免疫系統清除病毒,仍建議高風險族群接種HPV疫苗,以降低未來發病風險。至於最初讓少女就醫的「生殖器疱疹」,則是一種反覆發作的性病,雖然無法根治,但可透過抗病毒藥物(如Acyclovir)緩解症狀並降低傳染風險。

顧芳瑜提醒,許多性病在早期可能毫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到容易被忽略,因此沒有明顯不適並不代表未受感染。建議有性行為的民眾定期進行性病篩檢,尤其是有多重性伴侶或曾發生不安全性行為者,更應該每3至6個月篩檢一次,以確保自身與伴侶的健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