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陰莖新突破! 動物實驗成功恢復勃起與生殖功能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國際研究團隊利用3D列印技術成功重建陰莖組織,並在動物實驗中恢復其勃起與生殖功能,為相關疾病治療帶來新希望!
3D列印器官是生物醫學工程中最具潛力卻也最具挑戰的領域之一。然而,器官內的血管網絡至關重要,負責運輸氧氣與養分以維持細胞存活。陰莖的勃起功能尤其依賴海綿體內的血液充盈,白膜則負責包覆並穩定其結構。
根據《IFLScience》4日報導,由中國、日本和美國專家組成的團隊以水凝膠為材料,在實驗室中列印出包含海綿體、白膜及尿道海綿體的陰莖模型。此技術不僅助於研究勃起功能障礙與佩羅尼氏症(Peyronie's disease,一種陰莖海綿體白膜上出現纖維化斑塊,導致陰莖彎曲、變形和勃起疼痛的疾病)等疾病的治療,也為未來人造器官移植開闢新路。
研究團隊利用水凝膠精準再現這些關鍵部位,並模擬血液流入海綿體與海綿竇閥門作用,使模型實現充血與維持勃起的過程。這種體外模型讓科學家無需依賴動物或人體實驗,就能深入探討陰莖功能的正常與異常狀態。
研究更進一步打造可植入動物體內的動態模型。團隊在列印出的海綿體中植入內皮細胞—血管內壁的關鍵組成—並將其移植至患有陰莖缺陷的兔子與豬體內。數週後,這些動物的勃起功能恢復正常,甚至能進行交配與繁殖。
研究論文指出,這款仿生海綿體(Biomimetic Corpus Cavernosum, BCC)展現出治療陰莖損傷的臨床潛力,也推動了3D列印人造組織的實用化。更重要的是,此技術的應用前景廣闊。
根據麻薩諸塞州男性老化研究(Massachusetts Male Aging Study),40至70 歲的順性別男性中,逾半數可能面臨輕至中度勃起功能障礙;而佩羅尼氏症 的盛行率約為1%至13%。
未來,這項技術可望發展出人類適用的版本,治療相關疾病,甚至應用於跨性別男性的性別確認手術。這項成果已於《自然生物醫學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期刊發表,先前兔子實驗的成功經驗,如今更在豬身上獲得驗證,顯示其跨物種應用的可能性。
研究團隊強調,這不僅是技術上的突破,更為陰莖相關疾病患者帶來希望。從實驗室模型到動物測試,這項3D列印技術正逐步邁向臨床應用,預計將改變未來的醫療格局。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