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亞洲女性乳癌年齡層較歐美年輕5至10歲 篩檢年齡層擴大成關鍵

2025/03/06 14:26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乳房外科主治醫師謝佳蓉說,亞洲女性乳癌發生年齡較歐美年輕5至10歲,擴大篩檢年齡對預防乳癌至關重要;情境照。(資料照)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乳房外科主治醫師謝佳蓉說,亞洲女性乳癌發生年齡較歐美年輕5至10歲,擴大篩檢年齡對預防乳癌至關重要;情境照。(資料照)

〔記者甘孟霖/台北報導〕乳癌是台灣婦女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乳房外科主治醫師謝佳蓉說,乳癌發病率基本上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但與其他癌症的最大區別在於,有可能在相對年輕的時候便患上乳癌,尤其亞洲女性,乳癌發生年齡較歐美國家年輕5至10歲,近十年臨床發現,越來越多20至30歲女性確診乳癌。因此,了解乳癌特徵,對於早期發現和治療非常重要,需要謹慎面對。

依據衛生福利部2022年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及2023年死因統計,2022年有1萬7366位婦女罹患乳癌,2023年有2972名婦女死於乳癌;近年女性乳癌標準化發生率呈上升趨勢,標準化死亡率持平。2022年標準化發生率及死亡率分別為92.0及13.1(每十萬人口),其中標準化發生率較2021年的82.5上升9.5。由於第零期至第二期乳癌五年存活率超過9成,第四期乳癌五年存活率卻只剩下4成,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成為乳癌患者治療關鍵。

謝佳蓉表示,女性荷爾蒙與乳癌的發生密切相關,初經早或停經晚、從未生育或較晚生育、未哺乳的女性,罹患乳癌風險增加,此外,雌激素雖然主要由卵巢分泌,但體內還有其他來源,因此即使進入更年期後,也有可能罹患乳癌。其他危險因子則包含家族病史、相關基因變異曾經得過相關癌症的過去病史、服用荷爾蒙藥物等。

她說,乳癌常見可能症狀包含腫塊、乳頭異樣分泌物、乳頭凹陷、左右乳房形狀不同或外型改變、局部凹陷或凸出、皮膚變化如橘皮樣、紅腫、或潰瘍,罷部分初期沒有症狀,也不會疼痛,甚至沒有腫塊,因此要早期發現,乳房影像學檢查就相當重要。

謝佳蓉指出,乳房X光攝影檢查是目前國際上最具醫學實證,可有效提早發現並改善預後的乳癌篩檢方法,而對於亞洲女性緻密型乳房,除了乳房X光攝影檢查之外,輔以超音波檢查,加強對緻密型乳房內的腫瘤之辨別,以及是否已經擴散到周圍的腋窩淋巴結,兩項檢查互補,各有優缺點,無法互相取代。

她也提及,今年起每二年一次的乳癌篩檢(乳房X光攝影檢查)除了原本45至69歲女性外,延伸年齡擴大至40至44歲及70至74歲女性。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