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聽「高頻呼吸聲」揪主因 及早診斷治療助控制病情
〔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台北榮總新竹分院護理之家一名病人出現發燒症狀,且有喘鳴聲,懷疑是肺炎,可能需要住院。經胸腔內科醫師檢查聽到一陣高頻的呼吸聲,但胸口處卻未聽到明顯的喘鳴聲,聽診確認聲音來自上呼吸道,立刻會診耳鼻喉科醫師,並安排內視鏡檢查;結果顯示病人的聲帶能夠閉合但無法完全打開,導致氣道狹窄,因而引起高頻呼吸聲。
胸腔內科主任邱華彥分析高頻呼吸聲的可能病因、診斷及治療:
1. 氣喘:是一種慢性呼吸道疾病,氣道變窄並產生多餘黏液,通常因過敏原、運動或環境因素引發。症狀包括喘鳴、呼吸困難、胸悶和咳嗽,通常由過敏原誘發或活動時加重。通過身體檢查、肺功能測試和峰值流量測試進行診斷。治療上,採快速緩解的支氣管擴張劑和吸入型類固醇或其他控制藥物用於長期管理。
2. 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特別是幼兒)會引起氣道發炎,導致喘鳴或高頻呼吸聲。症狀包括流鼻涕、發燒、喉嚨痛、咳嗽和疲勞;在兒童中,病毒感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經常引起喘鳴。基於臨床檢查、症狀,並在某些情況下進行鼻咽拭子快篩或PCR檢測。採支持療法,包括補充水分、休息和退燒;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開立支氣管擴張劑或吸入型類固醇以緩解呼吸。
3. 上呼吸道阻塞:可能是由異物、嚴重感染(如會厭炎)或過敏引起的腫脹所致。症狀包括喉鳴(吸氣時的刺耳高音)、吞嚥困難、流口水,有時甚至呼吸窘迫。透過視覺檢查、影像學(X光、CT)或內視鏡檢查(鼻喉鏡或支氣管鏡)以評估並確定阻塞。根據原因,治療包括移除異物、類固醇減輕腫脹,或抗生素治療細菌感染。嚴重病例可能需要外科手術。
邱華彥表示,高頻呼吸聲的治療方法,包括支氣管擴張劑、類固醇、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物、緊急氣道管理如插管,以及生活方式調整與預防,包括戒菸、控制過敏、良好的手部衛生和接種疫苗(如流感疫苗)可降低引起高頻呼吸聲的疾病風險。
總的來說,對於高頻呼吸聲的診斷和治療需要謹慎和耐心,及早診斷和適當治療可以幫助控制病情,提高生活品質。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