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酒後失魂落魄? 中醫4方2穴位助神清氣爽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每逢歡聚宴飲後,頭痛欲裂、胃如火燒、全身倦怠的「酒後症候群」是否讓您懊悔不已?扶原中醫診所中醫師陳櫂瑔透過臉書指出,許多人選擇吞止痛藥或硬扛不適,卻不知中醫早有解酒護肝的智慧,利用葛花、枳椇子、茯苓、柴胡+白芍,按壓太衝穴疏肝、內關穴和胃,能讓身體快速回歸平衡。
酒毒傷身 中醫這樣看
陳櫂瑔表示,《黃帝內經》提到:「酒者,水穀之精,熟谷之液,其氣慓悍。」適量飲酒能行氣活血,但過量則化為「濕熱毒邪」,首當其衝損傷肝膽:
●肝失疏泄:頭暈頭痛、情緒煩躁。
●膽氣上逆:口苦口臭、噁心反胃。
●脾胃濕滯:腹脹食慾差、四肢沉重。
解酒≠壓症狀!關鍵在「給身體一條退路」
坊間解酒偏方多如牛毛,但若只求暫時壓制嘔吐、頭痛,反而讓酒毒鬱積體內。中藥臨床驗方依循「清熱利濕、疏肝和胃」原則設計,從根本處理不適,常見的中藥有:
●葛花:解酒毒專藥,化解酒精毒性。
●枳椇子:生津止渴,緩解口乾心悸。
●茯苓:健脾滲濕,減輕水腫倦怠。
●柴胡+白芍:疏肝理氣,改善胸悶煩躁。
另,搭配「解酒穴」,效果加倍!按壓:太衝穴(疏肝)、內關穴(和胃) 當你身體的溫柔後盾。中藥解酒,不僅緩解當下不適,更著眼長期肝膽調理。若您或身邊親友常需應酬飲酒,不妨備上幾帖,讓中醫智慧為你的健康把關。 從此告別「喝時盡興,醉後受罪」的惡性循環!
☆飲酒過量 有害健康 禁止酒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