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腦出血一定要開顱? 影像導航引流術清血塊

2025/03/01 20:17

麻豆新樓醫院神外科主任張昂傑說明影像導航引流技術治療腦出血。(麻豆新樓醫院提供)

麻豆新樓醫院神外科主任張昂傑說明影像導航引流技術治療腦出血。(麻豆新樓醫院提供)

〔記者楊金城/台南報導〕台南市1名6旬男子因左側腦自發性出血,出血量約20~30mL,意識清楚,但血塊壓迫導致神經功能惡化。麻豆新樓醫院以腦部導航引流手術,將引流管定位後進行抽吸,清除腦內血塊,達最佳治療效果,術後復健1個月後,可順利步行回診。

麻豆新樓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張昂傑指出,腦出血是一種嚴重的醫療急症,可能引發腦損傷、神經功能障礙,甚至危及生命。當出血量超過30mL,伴隨嚴重神經學症狀且格拉斯哥昏迷指數介於5-12分時,通常需立即進行開顱手術以清除血塊治療。

張昂傑說,但腦出血的血塊體積約為20-30mL,且昏迷指數評分在12-15分時,認為開顱手術的效益不如保守治療,且病人須承擔較高的手術風險。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導航系統已被廣泛應用於手術中,透過影像導引技術(如電腦斷層掃描CT、磁振造影MRI或術中超音波),醫師可即時將引流管(導管)準確置入目標區域,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張昂傑表示,相比單純藥物治療,導航引流技術能有效減少血塊壓迫,促進正常腦組織的恢復。在麻豆新樓醫院,已成功完成數十例類似手術,大部分病人均獲得顯著療效。

張昂傑說,導航引流手術適用於基底節出血、腦室出血及慢性硬膜下血腫、腦膿瘍;手術通常安排於腦出血發生後的第3至第5天,此階段血塊已部分凝固且穩定,能有效降低術後再出血風險。但如病人的凝血功能異常,或因動脈瘤破裂、動靜脈畸形導致出血,則不適用此手術方式。

麻豆新樓醫院提醒民眾應密切關注血壓狀況,維持健康飲食及良好生活習慣,以降低血管硬化風險。若出現頭暈、頭痛、單側肢體無力或麻木、語言困難等症狀,應警覺可能為腦中風徵兆,立即就醫把握黃金治療時間。

張昂傑說明導航引流技術適用症。(麻豆新樓醫院提供)

張昂傑說明導航引流技術適用症。(麻豆新樓醫院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