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免疫疾病患者易骨質疏鬆 醫建議多補鈣、運動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骨質疏鬆症是常見的骨骼疾病,特別是在免疫疾病患者中,罹患風險更高。林口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在臉書專頁發文指出,人體骨骼約在30歲達到骨質高峰,隨後開始逐年流失,若骨質流失過多,骨頭將變得脆弱,甚至產生孔洞,進而引發骨質疏鬆症。
免疫疾病影響骨骼健康
醫師表示,免疫疾病患者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較一般人高,主要原因包括長期服用特定藥物,導致骨質流失加速,以及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使蝕骨細胞活性增加,進一步造成骨質流失。此外,女性罹患骨質疏鬆的機率較男性高,特別是停經後婦女,約有25%可能發生骨質疏鬆症,因此更應留意骨骼健康。
預防骨質疏鬆 3招提升骨密度
為了降低骨質疏鬆風險,醫師建議高危險族群從日常生活做起,透過以下方式維持骨質密度:
1. 均衡飲食補充鈣質:多攝取富含鈣質的食物,如乳製品、小魚乾、豆類食品等,有助於骨骼健康。
2. 規律運動與適當曬太陽:透過運動提升骨骼強度,並適當曬太陽以促進體內維生素D合成,幫助鈣質吸收。
3. 適量補充鈣質與維生素D:如有需要,可適時補充鈣片或維生素D補充劑,以維持骨骼健康。
醫師提醒,骨質疏鬆是一種無聲的疾病,早期難以察覺,等到發生骨折時往往已經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因此,高危險族群應及早做好骨骼保健,避免骨質流失帶來的健康風險。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