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健康網》澱粉吃一口身體過7站 學者揭碳水完整旅程

2025/02/28 07:31

洪泰雄指出,當我們吃下一口米飯或麵包,嘴巴裡的唾液澱粉酶便開始作用,把食物中的澱粉分解成較小的糖分子,咀嚼得越細,消化越好;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洪泰雄指出,當我們吃下一口米飯或麵包,嘴巴裡的唾液澱粉酶便開始作用,把食物中的澱粉分解成較小的糖分子,咀嚼得越細,消化越好;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最主要的能量來源,無論是飯、麵、麵包、地瓜,甚至水果中的果糖,吃進體內後會經歷一場「消化與代謝的冒險」,營養學者洪泰雄在臉書專頁分享碳水在人體的7站完整旅程,了解每一站的功能與作用,懂得選擇食物與控制份量,能讓我們腸道更健康。

第1站:嘴巴 咀嚼與唾液酶初步消化

洪泰雄指出,當我們吃下一口米飯或麵包,嘴巴裡的唾液澱粉酶(Amylase)便開始作用,把食物中的澱粉分解成較小的糖分子,類似於把一大塊積木拆成小塊。咀嚼得越細,消化越好!這就是為什麼細嚼慢嚥能幫助消化的原因。

第2站:胃 短暫存放攪拌食物

食物進入胃後,雖然胃酸可以殺菌並攪拌食物,但胃並不負責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主要是蛋白質才會在這裡開始消化。因此,碳水化合物在這裡只是短暫停留,等待進入真正的消化舞台—小腸!

洪泰雄表示,碳水化合物進入胃後只是短暫停留,來到小腸後,胰臟會釋放胰澱粉酶,進一步把糖類分解成葡萄糖,小腸絨毛會吸收葡萄糖,並將其送入血液,成為身體的能量來源;圖為示意圖。(圖取自shutterstock)

洪泰雄表示,碳水化合物進入胃後只是短暫停留,來到小腸後,胰臟會釋放胰澱粉酶,進一步把糖類分解成葡萄糖,小腸絨毛會吸收葡萄糖,並將其送入血液,成為身體的能量來源;圖為示意圖。(圖取自shutterstock)

第3站:小腸 完全分解與吸收

來到小腸後,胰臟會釋放胰澱粉酶(Pancreatic Amylase),進一步把糖類分解成葡萄糖(Glucose),這時候小腸絨毛會吸收葡萄糖,並將其送入血液,成為身體的能量來源。這時候,血糖開始上升,而胰島素(Insulin)就會登場,幫助葡萄糖進入細胞,以供應能量或儲存。

洪泰雄表示,碳水化合物的種類影響血糖上升速度,精緻碳水(如白飯、白麵包)會導致迅速升糖,容易引起血糖震盪;全穀類(如糙米、燕麥)釋放能量較慢,穩定血糖;高纖維碳水(如蔬菜、豆類)幫助延緩消化,對腸道健康有益。

第4站:肝臟與肌肉 能量儲存站

洪泰雄說明,當葡萄糖進入血液後,身體會根據需要做出不同安排:

1.即時燃燒供應能量,特別是運動時,身體會立刻利用葡萄糖來提供能量。。

2.存進肝臟與肌肉,變成「肝糖及肌糖」,如果血糖過高,胰島素會促進葡萄糖轉化為糖原Glycogen,儲存在肝臟與肌肉內,以備未來使用。

3.轉換為脂肪儲存,當糖原儲存空間已滿,多餘的葡萄糖會被轉化為脂肪,累積在肚子、大腿等部位,這也是為什麼攝取過多精緻碳水容易變胖。運動時,糖原會被分解成葡萄糖來提供能量,這就是為什麼運動可以幫助減少脂肪堆積。

洪泰雄指出,胰島素會促進葡萄糖轉化為糖原,當糖原儲存空間已滿,多餘的葡萄糖會被轉化為脂肪,這也是為什麼攝取過多精緻碳水容易變胖;圖為情境照。(圖取自photoAC)

洪泰雄指出,胰島素會促進葡萄糖轉化為糖原,當糖原儲存空間已滿,多餘的葡萄糖會被轉化為脂肪,這也是為什麼攝取過多精緻碳水容易變胖;圖為情境照。(圖取自photoAC)

第5站:細胞發電廠 產生能量

葡萄糖進入細胞後,線粒體(細胞的「發電廠」)會開始進行能量轉換:

有氧呼吸(氧氣充足)→透過「檸檬酸循環+電子傳遞鏈」,完全燃燒葡萄糖,每1分子葡萄糖可產生30~32個ATP(能量貨幣)。無氧呼吸(氧氣不足,如劇烈運動時)→透過「乳酸發酵」,能量產生較少,每1分子葡萄糖僅產生2個ATP,但能提供緊急能量。

洪泰雄解釋,這就是為什麼適量攝取碳水化合物對大腦、肌肉、心臟等器官非常重要,因為它們都需要穩定的能量供應。

第6站:大腸 膳食纖維幫助腸道健康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成分已經在小腸被吸收,但不可消化的膳食纖維會進入大腸,發揮兩種重要作用:

●可發酵性膳食纖維(如果膠、菊糖),腸道益生菌會分解它,產生短鏈脂肪酸(SCFAs),幫助調節腸道健康。

●不可發酵性膳食纖維(如纖維素、木質素),幫助增加糞便體積,加速腸道蠕動,預防便秘。

這也是為什麼要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穀類,以維持腸道健康!

洪泰雄說,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成分在小腸被吸收,但不可消化的膳食纖維會進入大腸,幫助調節腸道健康,增加糞便體積、加速腸道蠕動;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洪泰雄說,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成分在小腸被吸收,但不可消化的膳食纖維會進入大腸,幫助調節腸道健康,增加糞便體積、加速腸道蠕動;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第7站:直腸 廢物排出

當所有的營養素都被吸收後,剩下的未消化纖維、脫落的腸道細胞、腸道菌群的代謝產物,會被運送到直腸,形成糞便並準備排出體外。

影響排便順暢的關鍵

此外,洪泰雄也提到排便順暢有3關鍵,包括:纖維攝取是否足夠?纖維能幫助增加糞便體積;水分是否足夠?水分能讓糞便變軟,避免便秘;腸道菌群是否健康?因為益生菌與益生元可改善腸道環境。

洪泰雄強調,碳水化合物不是敵人!選擇好的來源(全穀類、蔬菜)、控制份量,讓你的身體獲得最佳能量,同時維持腸道健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