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健康網》破解急診壅塞3迷思 急診醫師這樣說

2025/02/27 21:15

醫師表示,輕症的病人大多經過初步處理3-4個小時就能回家,並不會導致急診嚴重壅塞,真正壅塞的是等待收住院的「中症或是重症患者」;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醫師表示,輕症的病人大多經過初步處理3-4個小時就能回家,並不會導致急診嚴重壅塞,真正壅塞的是等待收住院的「中症或是重症患者」;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近期急診室超載引發各界關注,急診醫師翁梓華表示,近期交班不再是「再麻煩」而是「拿離職單了嗎?」同事減少但待床的嚴峻情形卻一直沒有得到改善,網路上許多整理出的「急診壅塞」似是而非的理由,在臉書專頁「急診柯南.翁梓華醫師」以第一線角度,破解3迷思。

迷思1 輕症病人太多

翁梓華指出,許多報導與網路文章都寫說急診壅塞是因為「輕症病人都去掛急診」,其實並不然,對於急診醫師來說,輕症的病人,大多經過急診初步處理3-4個小時就能回家並不會導致急診嚴重壅塞,真正壅塞的是經過初步處理後需等待收住院的「中症或是重症患者」。

迷思2 醫院分床制度不明

翁梓華說明,每家醫院都有明確的病床控床制度,會發生急診壅塞絕非因為制度不明,主要是因為「病房沒有護理師」無法開床,才導致急診病人收不上去。

迷思3 民眾迷思只選醫學中心

翁梓華表示,疫情後各大醫院的急診其實來診量並沒有大幅增加,除了台北長庚急診整修,導致周邊急診人數稍微增加外,其實來診量並沒有大增,原因仍是「病房護理師不足」無法開床。

醫師指出,每家醫院都有明確的病床控床制度,會發生急診壅塞絕非因為制度不明,主要是因為「病房沒有護理師」無法開床。(資料照)

醫師指出,每家醫院都有明確的病床控床制度,會發生急診壅塞絕非因為制度不明,主要是因為「病房沒有護理師」無法開床。(資料照)

翁梓華說,對於急診壅塞,各大醫院也提出6大應對方案,包括:護理師與專科護理師由8小時改成12小時排班、啟動病房護理師與醫師來急診支援、啟動快速處置區、急診過載應變、醫學中心降轉制度、啟動非住院靜脈注射抗生素。

翁梓華坦言,上述的解決方針,未能有效填補醫院嚴重流失的護理人力缺口,只能算是暫時性的應變計劃。也請到醫院的患者給急診一線的醫護多一點耐心、多一分鼓勵,因為目前每位醫護都是處在超額照顧病人的狀態,不是沒有愛心,而是真的心有餘而力不足。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