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糖友蛋白尿 用「瘦瘦針」數月助控糖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63歲李太太多年來與糖尿病奮戰,儘管積極控制飲食與傳統口服藥,血糖仍波動起伏、不穩定,甚至出現微量蛋白尿,擔心腎功能惡化。成大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評估後,讓患者開始用GLP-1受體促效劑(腸泌素)治療。幾個月後血糖控制進步、體重減輕,連蛋白尿指數也下降,李太太告訴醫師,她體力與精神都有改善,生活品質也比以前更好!
成大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王至禎表示,隨著醫學進步,糖尿病治療方式持續演進,腸泌素(Incretin)成為近年來備受矚目的關鍵角色,在坊間有「瘦瘦針」之稱的GLP-1受體促效劑(腸泌素),於近期研究中顯示,在多種器官的保護上有潛在效益。
王至禎說,腸泌素是腸道自然分泌的激素,在進食時釋放,主要作用包括刺激胰島素分泌、減少升糖素分泌、延緩胃部排空速度及抑制大腦食慾,這些作用環環相扣,使血糖維持穩定,也有助控制體重。而腸泌素正是透過強化這些作用,能有效控制糖尿病,也在心血管、腎臟、肝臟及其他器官保護上展現潛力。
王至禎說明,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腸泌素能改善血管內皮功能,使血管具有彈性、降低血管阻力,減少高血壓對心臟與腦部的影響;腸泌素還能調節脂質代謝,減少低密度脂蛋白(俗稱「壞膽固醇」)堆積,降低動脈粥狀硬化風險。
臨床研究已證實,腸泌素能顯著降低心肌梗塞、腦中風及心血管相關死亡率。而對糖尿病患者來說,腎臟病變也是重要問題,部分研究顯示腸泌素可能有助於減少腎臟發炎反應與氧化壓力,延緩腎病變的進展。
腸泌素在其他器官的潛在效益亦獲得研究關注。王至禎指在肝臟部分,能降低脂肪堆積,改善胰島素阻抗,減少肝臟發炎程度;在骨骼方面,能促進成骨細胞活性,減少破骨細胞的作用,延緩骨質流失;在呼吸道方面,能降低罹患支氣管炎、肺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風險,並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的症狀。
腸泌素也能減少神經元的退化與死亡,改善腦內訊號傳導,降低神經退化風險。不僅如此,它還能調節免疫系統,降低發炎反應,減少皮膚發炎程度,幫助牛皮癬、化膿性汗腺炎等患者改善皮膚狀況。
王至禎強調,腸泌素藥物不僅是控糖與減重的利器,在心血管、腎臟、肝臟、骨骼、神經系統、呼吸道、皮膚等方面都展現值得期待的保護作用。不過,成醫副院長、內科感染醫師柯文謙也提醒民眾,藥物並非萬靈丹,糖尿患者也需透過調整生活、飲食作息與規律運動,偕同藥物一起改善病症。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