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孩子1歲半還不會說話? 醫:這些徵兆需及早就醫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相信不少家有小小孩的家庭,每天都很關心孩子的健康。許多家長常因孩子語言發展遲緩而感到擔憂,特別是在孩子一歲半仍未開口說話時,更不免焦慮。
輔大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胡皓淳在臉書專頁「生涯一筋 胡皓淳醫師-輔大醫院 耳鼻喉科 新莊五股泰山」發文指出,兒童語言發展雖有基本里程碑,但時間並非絕對,稍早或稍晚皆屬正常範圍。然而,若出現明顯落後的情況,就需特別留意。
胡皓淳指出,語言發展的基本階段包括:
●0至6個月:會發出「咿呀」聲,並對聲音產生反應,如轉頭尋找聲音來源。
●6至12個月:開始模仿聲音,能發出如「爸爸」、「媽媽」等單音。
●12至18個月:可說出1至10個簡單詞彙,並理解「把玩具拿來」等簡單指令。
●18至24個月:詞彙量大增,可說20至50個詞,並嘗試組成「要吃」、「抱抱」等簡短句子。
●2至3歲:能組成更長句子,詞彙量達200個以上,並可與大人進行簡單對話。
●3歲以上:語言表達逐漸接近成人,可講述故事或描述簡單事件。
若孩子到一歲半甚至兩歲仍不開口說話,家長應提高警覺。
語言發展遲緩的常見原因
孩子語言發展遲緩可能源自多種因素,包括:
1. 聽力問題:若聽力受損,孩子無法清楚聽見聲音,自然也難以模仿及學習語言。
2. 發音器官異常:先天或後天的舌頭、嘴唇、聲帶等結構異常,會影響發音能力。
3. 語言環境不足:若與孩子互動較少,或語言刺激不足,可能導致語言發展延遲。
4. 自閉症譜系障礙:自閉症可能影響社交與語言能力,使孩子表現出語言發展落後的情況。
5. 發展性語言障礙:此為神經發展問題,專門影響語言學習,通常需要語言治療師介入。
哪些情況需儘早就醫?
胡皓淳強調,若孩子出現以下語言發展異常,應及早就醫檢查:
●6個月:對聲音無反應或不發出聲音。
●12個月:未能發出「媽媽」、「爸爸」等單音,或不模仿聲音。
●18個月:詞彙量不足10個,且無法理解簡單指令。
●2歲:無法組成「喝水」、「抱抱」等兩個詞的簡短句子。
●3歲:語言表達不清晰、無法與他人交流,或總是重複相同詞語。
●其他異常:如對聲音無反應、對語言毫無興趣,或不與他人互動。
胡皓淳呼籲,語言是孩子與世界互動的重要工具,一旦發現語言發展遲緩,應儘早就醫檢查並接受必要的治療,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