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健康網》懷疑被洗腦? 可疑心靈團體4特徵一次看

2025/02/18 20:30

心理師表示,看起來「怪怪的」團體,通常會剝奪成員的自信、樹立權威與建立制度、有同儕壓力與影響力、簽訂保密協定或條款;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心理師表示,看起來「怪怪的」團體,通常會剝奪成員的自信、樹立權威與建立制度、有同儕壓力與影響力、簽訂保密協定或條款;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前百萬YouTuber家寧在新頻道的首支影片中,拍片風格、動作和語氣與往常大相逕庭,引發網友熱議,擔心是否有捲入可疑團體或宗教;YouTuber錫蘭也出了隻「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影片,揭露大型團體意識訓練(LGAT)課程。諮商心理師林佳瑾接受《美醫誌》採訪表示,看起來「怪怪的」團體,通常會剝奪成員的自信、樹立權威與建立制度、有同儕壓力與影響力、簽訂保密協定或條款。

林佳瑾指出,生活很難,常常有很多我們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這時候也許會期待一些成長課程或團體,能夠改善生活,幫助提升自我,原本是如此積極的想法,沒想到卻被不懷好意的心靈操縱手法欺騙,雖然不是所有心靈成長團體都是負面,但在團體中應保持警惕,時時留意的警訊。

看起來「怪怪的」團體特徵

●剝奪成員的自信:通常大型團體的覺醒訓練會先剝奪成員的自信,否認過往的人生歷練,讓人誤以為這是自己現在過得悲慘的原因,導致人們陷入自卑的誤區。

●樹立權威、建立制度:很多時候團體會建立權力制度,塑造領袖人物或學長姊等階級,讓人臣服、信賴,甚至無條件的信仰,讓人以為只要相信或盲從就可以重新找回自信和快樂。

很多時候團體會建立權力制度,塑造領袖人物或學長姊等階級,讓人臣服、信賴,甚至無條件的信仰;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很多時候團體會建立權力制度,塑造領袖人物或學長姊等階級,讓人臣服、信賴,甚至無條件的信仰;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同儕壓力與影響力:制定開發親友加入課程的目標,使其反而變成成員的壓力。例如「這麼好的東西怎麼可以只有我們知道,你也要讓親友一起變好」,結果原本是要讓自己變得輕鬆、安全、自在的團體,卻變成了另一種壓力的來源。

●簽訂保密協定、條款:使人與外界保持距離,利用保密條約,使成員無法對外分享自身的經驗或心得,如此一來成員的交友圈便會越來越狹隘,漸漸地只有團體中的同伴能聊得來,或是必須拉攏親友進團體。

林佳瑾指出,通常在諮商時所簽屬的保密條款,應為「不能分享個案的隱私」,因為我們可能在團體裡聽見別人的辛苦故事,而保密條款的合理健康性是在於不去談論別人,不透露其他參與者的隱私,但是可以談論自己的感受、自主分享,並非濫用這樣的限制,讓你以為只有特定團體裡的人可以信任,或是必須強制邀請他人加入組織。

如何分辨團體是否有正向幫助

林佳瑾說,首先要知道團體或課程的內容、收費標準是否公開透明,合理的專業資訊是否公開,在其網站、文宣或是實體課程中能否進一步查明,讓人在尚未進行前就明確知道需要多少的費用,之後不會再有額外的支出。

林佳瑾進一步指出,專業的課程或團體,是無法被預期療效、在短期內痊癒的,當然多次參與可能會對心靈上有加乘的幫助,但不應誇大效果。此外,在健康的團體中,會受到自主性的尊重,隨時想要離開都是沒有問題的,即便是「中途退出」也不會有壓力,不應出現情緒勒索的狀況,而是以自身選擇為主要的出發點,來達到彼此尊重。

如何幫親友脫離怪團體

林佳瑾說,有時身在圈外的人往往看得比較清楚,當看到親友在「怪怪的」團體時,可以先去理解對方的難處,以「詢問」代替「給建議」,可以詢問對方是不是之前遇到什麼事,以前又是怎麼樣走過來的。若對方願意分享當然很好,但若是不願意的時候,先試著陪伴就好,之後再發展到對話。若對方願意傾訴並開始詢問解決的方式,請陪同他去尋求合法、正當的心理諮商,來解決他的人生困境。

當看到親友在「怪怪的」團體時,可以先去理解對方的難處,以「詢問」代替「給建議」;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當看到親友在「怪怪的」團體時,可以先去理解對方的難處,以「詢問」代替「給建議」;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