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健康食品可宣稱功效增至14項 最快今年上半年上路

2025/02/14 16:57

食藥署預告「健康食品管理法所稱保健功效之項目」草案,將「健康食品」可宣稱的功效從13項增至14項,預計最快今年上半年正式上路。(資料照)

食藥署預告「健康食品管理法所稱保健功效之項目」草案,將「健康食品」可宣稱的功效從13項增至14項,預計最快今年上半年正式上路。(資料照)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市面上許多營養保健食品、機能性食品、養生食品等,雖可能含有與「健康食品」類似的成分,但最大差別在於「健康食品」須通過安全性與功效性試驗,通過科學驗證。食藥署昨日預告「健康食品管理法所稱保健功效之項目」草案,將「健康食品」可宣稱的功效從13項增至14項,預計最快今年上半年正式上路。

食藥署統計,目前國內取得認證的「健康食品」有421件,其中前三大保健功效為「調節血脂」162件、占38.5%,胃腸功能改善64件、占15.2%、護肝60件(占14.3%)。過去僅允許取得健康食品查驗登記許可的業者,可以對外宣稱13種功效,最新預告則是增加至14項。

草案中的14項保健功效包括:(一)骨質保健。(二)調節血脂。(三)胃腸功能改善。(四)免疫調節。(五)牙齒保健。(六)護肝。(七)調節血糖。(八)延緩衰老。(九)抗疲勞。(十)輔助調節血鐵(原「促進鐵可利用率」)。(十一)輔助調節血壓。(十二)不易形成體脂肪。(十三)輔助調整過敏體質。(十四)膝關節保健(原「促進鐵可利用率」)。

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蕭惠文表示,健康食品的保健功效項目需由中央公告訂定,食藥署在2020年已首次預告「健康食品管理法所稱保健功效之項目」草案,此次再度預告,主要是因應保健功效評估方法的修訂,對部分功效名稱進行調整。

蕭惠文進一步說明,此次調整的兩項功效名稱分別為「促進鐵可利用率」更名為「輔助調節血鐵」,「關節保健」則改為「膝關節保健」。預告期為60天,將蒐集外界意見,預計新制最快於今年上半年正式實施。

蕭惠文也強調,新制上路後食藥署會提供業者修改產品包裝的緩衝期,但仍要求業者儘快申請變更,未來若業者未取得食藥署認證卻擅自宣稱產品具保健功效,將違反「健康食品管理法」,最高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並得併科100萬元以下罰金。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