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加薩女嬰凍死 醫說明意外失溫治療方式

2025/01/02 21:37

醫師提醒,大多數溫度計的讀數不會低於34°C,且口腔和腋窩溫度不可靠,因此診斷兒童意外失溫可能很困難。(美聯社資料照)

醫師提醒,大多數溫度計的讀數不會低於34°C,且口腔和腋窩溫度不可靠,因此診斷兒童意外失溫可能很困難。(美聯社資料照)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加薩衛生部於12月25日表示又有一名女嬰凍死,已經是近期第3位死於寒冷天氣的嬰兒,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指出,兒童意外失溫最明顯的症狀是體溫偏低,但大多數溫度計的讀數不會低於34°C,且口腔和腋窩溫度不可靠,因此診斷可能很困難,同時說明意外失溫時,不同嚴重程度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吳昌騰在臉書專頁「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發文分享,據媒體拍攝的照片顯示,女嬰的臉色發青,雙唇發紫,全身皮膚蒼白。甘尤尼斯納瑟醫院小兒科主任費拉證實女嬰死於失溫。以下是增加兒童罹患體溫過低的風險:

●由於兒童和嬰兒體表面積與質量比更大,熱量散失速度更快,兒童比成人更容易發生體溫過低。

●嬰兒的體溫調節系統尚未發育成熟,無法像兒童和成人那樣「有效地發抖來產生熱量」。

●兒童和嬰兒如果有疲勞、飢餓和脫水,這會使兒童更容易增加體溫過低的風險。

●如果兒童在戶外活動期間沒有穿著適當的保暖衣物,這也會增加體溫過低的風險。

●兒童所處的環境因素在體溫過低中也發揮著作用。若兒童暴露在潮濕和有風的條件下,會加速熱量散失,從而增加體溫過低和凍傷的風險。

失溫症狀和治療方法

●輕度失溫 (32°C–35°C):症狀包括顫抖、皮膚蒼白、肢端發紺和說話含糊不清。治療方法包括「飲用溫暖的甜飲料」和「積極運動」。 也應進行「被動復溫」,例如脫掉濕衣服並使用溫暖的毯子。對於輕度至中度失溫的患者,應使用主動外部復溫,方法是使用「加熱墊、暖空氣或溫水浴」將熱量施加到皮膚上。

●中度失溫(28°C至<32°C):症狀包括:皮膚潮紅和呼吸抑制。治療方法與輕度失溫相似,但需要更密切監測。 對於意識受損但有呼吸和可檢測脈搏的患者,在運送過程中需要小心移動,因為他們有「心律不整」的風險。

●重度失溫(24°C 至 <28°C):症狀包括:嚴重的循環受損、嚴重的呼吸抑制、意識喪失。治療方法包括積極復溫和支持性護理,並且盡速住院治療。

吳昌騰說,在到院前處理失溫患者時,應包括評估患者的ABC(呼吸道、呼吸和循環)並根據需要提供基本或高級生命支持。及時將患者送往有經驗和能夠治療失溫及其併發症的醫院,就可以大大降低了其死亡的可能。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