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心臟衰竭治療新希望!研究:人工心臟可助心肌再生

2025/01/02 16:18

目前末期心衰竭患者存活,主要仰賴心臟移植或左心室輔助器等人工心臟裝置支持;示意圖。(圖取自photoAC)

目前末期心衰竭患者存活,主要仰賴心臟移植或左心室輔助器等人工心臟裝置支持;示意圖。(圖取自photoAC)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心臟衰竭患者有福了!最新醫學研究發現,讓心臟「休息」可能是啟動心肌再生的關鍵。美國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最新研究顯示,部分使用人工心臟的患者出現心肌細胞再生現象,為心臟衰竭治療開創嶄新方向。

據《每日科技網》(scitechdaily)報導,研究刊登於權威醫學期刊《循環》(Circulation)。根據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統計,全美約700萬成人罹患心臟衰竭,每年奪走14%病患性命。目前末期心衰竭患者的存活,主要仰賴心臟移植或左心室輔助器(LVAD)等人工心臟裝置支持。

「就像運動後的肌肉需要休息才能恢復,心臟或許也是。」亞大醫學院薩維爾心臟中心(Sarver Heart Center)主任薩迪克(Hesham Sadek)教授解釋,「但心臟必須持續跳動維持生命,這可能是它無法自行修復的原因。」

這項研究獲得國際知名的萊杜克基金會(The Leducq Foundation)資助。該基金會專注支持全球心血管疾病研究,透過『跨大西洋卓越網絡計畫』(Transatlantic Networks of Excellence Program)促進國際合作。在基金會支持下,跨國研究團隊分析植入人工心臟患者的心臟組織。他們運用碳定年法檢測細胞年齡,發現令人振奮的結果:這些患者的心肌細胞再生速率竟是健康心臟的六倍以上。

「這是首次確切證實人類心肌具有再生潛力,」薩迪克教授表示,「人工心臟可能創造類似『臥床休息』的效果,讓心臟得以喘息、自我修復。」這項發現呼應他2011年發表於《科學》(Science)期刊的研究:心肌細胞在胎兒時期活躍分裂,出生後即停止,專注於輸送血液的任務。

目前約25%使用人工心臟的患者出現心肌再生反應。研究團隊下一步將著重於提高這個比例,薩迪克教授指出,「如果能讓所有患者都產生再生反應,我們就更接近治癒心臟衰竭的目標了。」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