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元旦寶寶報到! 醫:龍年催生失靈 少子化趨勢難逆轉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今天(1日)各大醫療院所迎來「元旦寶寶」,國泰綜合醫院(總院、汐止、新竹院區)已接生3名元旦寶寶,其中1男2女,皆為自然產,另外還有7名孕婦待產中。然而與12年前的「龍年」相比,國內少子化問題依舊嚴峻,今年就有醫院為了讓場面看起來更熱鬧,特別安排近日出生的寶寶與元旦寶寶們一同拍團體照。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建霈直言,即使是「龍年」,少子化的趨勢仍難逆轉。
台中茂盛醫院分享院內特別準備了「荷包蛋」抱枕送給新生寶寶們,不過今天目前該院僅接生了2名元旦寶寶,還有7名孕婦待產中,為了讓場面看起來更「熱鬧」,院方特別安排近日出生的寶寶們一起舉國旗慶生。
每逢「龍年」出生人數通常會創新高,過去三輪「龍年」的表現皆不例外,最近一輪的2012年,新生兒數有22.94萬人,比前一年的兔年多了3.28萬,增幅高達16.7%,隔年的蛇年出生數則跌破20萬,顯示「龍年」對出生數確實有短期衝高效應。但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2024年截至11月,國內新生兒數為12萬2360人,若要超越去年,12月必須出生至少1萬3211人,是一大挑戰,出生人口恐面臨連9年下降危機。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建霈指出,隨著結婚與生育年齡延後,少子化勢不可擋。過去國人通常20幾歲結婚,生育期長達二十幾年,但現在結婚年齡普遍推遲至30幾歲,晚婚與不婚的人數增多,生育期縮短、受孕率下降。
少子化也影響到兒科與婦產科人才短缺。黃建霈說,小兒科的招生率已降至六、七成,婦產科招生率雖保持在9成,主要是婦產科領域還包含不孕症、人工生殖、婦科癌症等,雖然仍有醫生選擇加入,但專注於「產科」的醫生同樣逐年減少。
面對少子化趨勢,黃建霈認為,應將目標轉向提高生產質量,讓產婦在產檢、分娩及產後都能得到充分照護。目前國內產檢偏重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產後照護方面仍較薄弱,但孕期壓力與產後憂鬱都會影響母嬰健康,且有70%的產後死亡發生在產後10天內,政府應持續投入資源,幫助孕婦獲得更全面的支持。
黃建霈強調,父親的角色也非常重要,準爸爸若能接受相關教育課程,學會如何幫助另一半,將有助於提升家庭健康。完善的配套,如身心照護、經濟支持等政策,對提振生育率也會有正面影響。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