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保署試行「醫院總額分區共管試辦計畫」 保障院所基本收入

2024/12/28 16:43

健保署長石崇良說,明年起將參考南區的做法,執行「醫院總額分區共管試辦計畫(通則)」。(記者林志怡攝)

健保署長石崇良說,明年起將參考南區的做法,執行「醫院總額分區共管試辦計畫(通則)」。(記者林志怡攝)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台灣醫療分級迄今難以落實。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說,明年度起將試行「醫院總額分區共管試辦計畫」,依據醫療院所前一年的收入,保障給付額度,每季結算時扣除剛性需求計算成長率,再依據事先訂定的點值給付,且成長率超過一定數值的部分,將不予給付,透過此一限制,有助於落實門診減量,目前僅台北區尚未同意於明年第一季實施新制。

石崇良解釋,健保會依據公式分配總額予各分區,各分區各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其中南區會依據轄下醫院前年度的收入,先分配基本額度,並核定4個階段成長率,預設固定的健保給付點值,作為每季結算時的給付依據,但若有達到第四階部分,將判斷為過度成長,不予給付,亦即一般所稱的「斷頭」。

石崇良也提到,以2023與2019年相比,全國醫院門診就醫人數成長2.3%,就醫次數成長9.3%、申報點數成長18.6%;而採行「攤扣」制度的台北區就醫人數成長0.8%、次數成長6.8%、申報點數卻大幅成長19%,單價成長幅度遠高於全國;南區方面人數成長2.1%,與全國相近,但就醫次數成長僅8.1%,點數成長僅11.8%。

石崇良指出,過去健保署企圖通過門診減量2%來落實分級醫療,但齊頭式平等對於自律、沒有衝量的醫院不公平,對於醫療資源較少的地區民眾也會造成衝擊,因此健保署明年起將參考南區的做法,執行「醫院總額分區共管試辦計畫(通則)」。

石崇良說,最快明(2025)年第一季起,各分區會以醫院前年度的收入為基本盤,將總額分配給醫院,並核定各階段成長率與給付點值,每一季結算成長率時,會先排除「剛性需求」,如在宅醫療、在宅急症照顧等新興計畫,或是急重症治療等,並確保執行此類服務的醫療院所在相關項目可得到較好的給付點值。

此外,石崇良說,對於萎縮型的醫療院所,也將針對燈塔型醫院提供保障,申報額度在去年的90至100%者,將以去年的收入為準、全額給付,若申報額度落在去年的90%以下,則給予1點1元的給付,其他則以各項計畫進行評估,對於具有急救責任醫院功能的院所,也會給予額外補助,最多可達1500萬元。

石崇良提到,若醫療院所成長率達到第四階,超出部分健保也將不予給付,預期可真正達到門診減量的效果,且若發生人球事件,將針對當事院所廢除保障,改以平均點值給付,目前健保署也透過各個分區的共管會議進行討論,除台北區外,其他各區都已經同意明年第一季起實施。

健保署長石崇良提出「醫院總額分區共管試辦計畫」,並說明個別醫院的分階給付價購。(石崇良提供)

健保署長石崇良提出「醫院總額分區共管試辦計畫」,並說明個別醫院的分階給付價購。(石崇良提供)

健保署長石崇良「醫院總額分區共管試辦計畫」中有關偏鄉醫院保障以及其他細節。(圖為石崇良提供)

健保署長石崇良「醫院總額分區共管試辦計畫」中有關偏鄉醫院保障以及其他細節。(圖為石崇良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