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春節返鄉小孩胡鬧? 專家:善用「甜蜜點」減緩衝突

2025/01/30 13:14

雖然家長沒了懲戒權,家扶基金會倡議用愛包圍服務,透過親代與子代夥伴進入家庭陪伴,示範親子互動技巧,幫助家長增進正向教養技巧。(家扶基金會提供)

雖然家長沒了懲戒權,家扶基金會倡議用愛包圍服務,透過親代與子代夥伴進入家庭陪伴,示範親子互動技巧,幫助家長增進正向教養技巧。(家扶基金會提供)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春節假期許多家長帶著小孩返鄉,長途跋涉下大人小孩皆疲憊,若碰上小孩胡鬧,或在親友聚會間失控,然而《民法》已刪除家長「懲戒權」,管教成了家長頭痛難題;對此,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建議,家長千萬別「一巴掌」解決,可暫停讓雙方情緒和緩,並事先與孩子講好規矩,也善用孩子在意的「甜蜜點」,如玩手機、吃甜點等,提供或取消甜蜜點,達到親子關係正向溝通與發展。

行政院通過民法第1085條修正案,刪除家長對子女的懲戒權,意即父母教養孩子不得有身心暴力行為,然而春節期間,交通長途跋涉,親子又長時間相處,或身處陌生環境,與陌生人大量接觸等,各種不可預期的狀況,恐讓孩子情緒或行為失控,家長又不能懲戒,難題頓生。

對此,家扶基金會苗栗家扶中心苑裡服務處督導李甄芳認為,非暴力教養與兒童保護為國際準則,過往輔導親子關係的經驗中,確實發現童年遭受暴力、羞辱性責罵等,恐延伸至長大後的人際關係與自信心養成,不少家長也坦言,自己從小被暴力對大,長大後不知如何帶小孩,只能延續打罵教育,「我沒有其他方法」。

家扶基金會調查,4成5的孩子會因體罰減少和父母溝通,家扶認為,體罰將重傷親子關係與兒少身心健康,呼籲應多陪伴與正向教養技巧取代。(家扶基金會提供)

家扶基金會調查,4成5的孩子會因體罰減少和父母溝通,家扶認為,體罰將重傷親子關係與兒少身心健康,呼籲應多陪伴與正向教養技巧取代。(家扶基金會提供)

當長假、春節遇到孩子胡鬧,「一巴掌下去」或大聲責罵「我不愛你了」等,或許快速嚇阻孩子胡鬧言行,但李甄芳認為,若發生衝突的事端沒有解決,後續仍會繼續胡鬧,她舉例,曾有媽媽開車,兩個孩子在後方座位爭玩具打架,最後媽媽停下來衝到五金行買愛的小手,揮舞嚇阻,但若玩具問題沒解決,上路之後仍有可能繼續衝突。

李甄芳建議,當親子衝突發生,家長可先善用「休息時間」或「暫停模式」,讓有情緒的大人或小孩皆有喘息空間,並重新與孩子溝通,談好規矩或約定,也說明爭吵可能影響大人開車安全等,並讓孩子表達,彼此發展共識,解決問題點。

「也可善用孩子的甜蜜點。」李甄芳說,甜蜜點包含孩子在意的使用3C、吃甜點、假日出遊等,如寫完作業就可玩手機1小時等,讓「取消甜蜜點」替代棍棒與責罵,但要注意不能故意「餓肚子」等侵害兒童身心權益,也避免條件交換而強化家長權威,應是透過親子溝通,建立雙方共識。

至於太小的孩子,李甄芳認為,可用分散注意力方式,延緩孩子情緒,如爭吵要高價玩偶,家長可提供替代性活動,或替代性物品,讓孩子選擇。

而春節親友團聚時或發生親子衝突,李甄芳表示,長輩或外人盡量別插手當事人教養,陌生人的指點或情緒,可能讓事態擴大,如阿公阿嬤看見親子衝突,可友善詢問爸媽是否需要協助,但要相信晚輩可解決,同時注意兒童保護避免家暴。另外家長也可善用春節期間的親友資源,讓自己喘口氣紓解壓力,也可促進孩子與親友互動,增進親密感。

如何做好親子互動,家扶基金會推出ACT安全養育孩子課程,幫助家長增進正向教養技能。(家扶基金會提供)

如何做好親子互動,家扶基金會推出ACT安全養育孩子課程,幫助家長增進正向教養技能。(家扶基金會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