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打一針撐數月! 骨鬆注射藥物減少服藥負擔
黃宜靜/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骨質疏鬆患者需要長期治療,過去主要以口服藥物為主,但現在已有注射藥物作為替代選擇,大幅減輕患者每日或每月服藥的負擔。食藥署近日於臉書專頁「藥博士 正藥說」發文,詳細說明骨質疏鬆的注射藥物種類與施打方式。骨質疏鬆注射藥物共4大類:雙磷酸鹽類、副甲狀腺素衍生物、RANKL受體刺激素、硬化蛋白抑制劑;醫師會根據患者情形開藥,勿自行更改療程。
根據食藥署資料,目前骨質疏鬆的注射藥物主要分為4大類:
1. 雙磷酸鹽類:依成分不同,可選擇每月、每季或每年施打1次,適合不想頻繁服藥的患者。
2. 副甲狀腺素衍生物(Teriparatide):每日自行注射,使用方便,療程最多可持續2年。
3. RANKL受體刺激素(Denosumab):每半年注射1次,適合需要長期治療的患者,使用時間可根據需求延長。
4. 硬化蛋白抑制劑(Romosozumab):每月施打1針,但不建議超過1年療程。
醫師會根據患者的骨質疏鬆程度、健康狀況、服藥配合度及經濟條件,選擇最合適的藥物。此外,部分藥物對儲存溫度及注射後注意事項有特定要求,患者在施打前可向醫師或藥師詳細諮詢,確保藥物療效。
食藥署提醒,注射治療不僅能降低忘記服藥的風險,也提供了更靈活的治療選擇。患者若對藥物使用有疑問,應及時與專業醫療人員討論,避免自行停藥或更改療程。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