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10月大男嬰打卡介苗 腫成「小籠包」流黃膿

2024/12/19 16:52

彰化10月大男嬰在接種卡介苗3個月後,施打處腫成小籠包大,腫塊還流出黃色膿汁,經醫院採驗送疾管署,確認為卡介苗不良反應。(彰化醫院提供)

彰化10月大男嬰在接種卡介苗3個月後,施打處腫成小籠包大,腫塊還流出黃色膿汁,經醫院採驗送疾管署,確認為卡介苗不良反應。(彰化醫院提供)

〔記者陳冠備/彰化報導〕彰化10月大謝姓男嬰日前接種卡介苗,接種處過了3個月遲遲未消腫,還腫成一顆「小籠包」,甚至流出黃色的膿,令家長擔心不已,趕緊求醫,經衛福部彰化醫院採驗送疾管署,判定為卡介苗不良反應。彰化醫院小兒科主任馬瑞杉表示,偶有打疫苗不良反應發生,但幼童仍須接種卡介苗,才可避免發生結核性腦膜炎及散發性結核病等嚴重併發症。

謝姓男嬰媽媽表示,他育有2個兒子,大兒子接種卡介苗時,接種處只有紅腫幾天,今(2024)年7月換小兒子施打,沒想到接種處腫了3個月沒消退,腫包還愈來愈大,並流出黃色的爛膿,嚇得趕快到彰化醫院就診。經採樣送驗,疾管署判定是卡介苗不良反應。

馬瑞杉表示,該名男嬰跳脫一般接種後樣態,在接種3個月後,不只是施打處的腫塊持續,還變大如小籠包,並且有黃色膿汁流出,不過接種處摸起來涼涼的,不會有壓痛感,不同於一般細菌感染的膿瘍摸起來熱熱的,會有壓痛感,懷疑不是一般的細菌感染,因此進行患部的細菌培養送驗,最後送至疾管署鑑定,確認是卡介苗菌,膿瘍即是來自於卡介苗接種後的不良反應。

馬瑞杉指出,卡介苗是一種牛的分枝桿菌減毒後所製成的活性疫苗,注入人體後可產生對結核病的抵抗力,台灣屬於結核菌高風險國家,因此嬰幼兒卡介苗接種,可大幅降低兒童結核病死亡率,接種時間建議為出生滿5至8個月。

馬瑞杉說,卡介苗接種後通常在施打處會有發紅、腫脹、結痂等現象,施打後1至2週會開始發紅,3至4週開始腫脹,6週後,有些嬰幼兒會發生膿瘍或潰爛情形,平均4個月後,開始結痂留下淡紅色小疤痕並變成膚色。

馬瑞杉說,針對謝姓男童個案,已協助家屬依「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申請救濟,儘速讓民眾獲得適當的協助與實質的救濟。他也呼籲,接種卡介苗後,如果突然出現膿瘍的情況,或其他肢體無力等症狀,一定要儘速看診檢查,以釐清是細菌感染或是卡介苗的不良反應。

彰化醫院小兒科主任馬瑞杉表示,偶有打疫苗不良反應,但小朋友仍須接種卡介苗,才可避免發生結核性腦膜炎及散發性結核病等嚴重併發症。(彰化醫院提供)

彰化醫院小兒科主任馬瑞杉表示,偶有打疫苗不良反應,但小朋友仍須接種卡介苗,才可避免發生結核性腦膜炎及散發性結核病等嚴重併發症。(彰化醫院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