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出遊暈車好掃興 中醫傳授9穴位緩解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春節出遊搭車、搭船、搭飛機,有不少人會出現暈車、暈船、暈機,影響好心情,中醫師建議,可按壓手部2穴位、足部3穴位緩解不適症狀,若有耳鳴、頭脹狀況,也可善用4穴位改善。
睿鳴堂中醫診所醫師周宗翰表示,中醫有「百病皆由痰作祟」之説,不只是呼吸道分泌物,也包括「無形之痰」,比如痰濁上犯頭部,可引起眩暈。這類患者多具有身體肥胖、睡覺流涎、舌苔滑膩等特徵,缺少運動、脂肪堆積易出現痰濕體質,易引起暈車。
周宗翰指出,中醫認為「諸風掉眩,皆屬於肝」,當一個人的情緒壓力大,肝的疏泄失常就會引起頸部僵硬,血液無法有效供氧給腦部,是暈車的高危險族群。這種現象主要與平時的緊張、壓力有關,應更注意頸部保暖,以免受到涼風侵襲導致微血管更收縮而使供氧更差。
周宗翰提到,身體虛弱亦是暈車原因,經常發生在年老體弱、腎氣不足的民眾身上。中醫認為「腎氣通於耳」,因此搓耳對於腎功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並有助於預防暈車。
周宗翰也分享緩解暈車的穴道,手部有2穴位,「合谷穴」位於手背虎口部位,大拇指與食指相連處往下約1吋位置,按壓可舒緩焦慮、緊張情緒,並改善手臂前肢痠痛、麻木;「曲池穴」則是肘關節彎曲成直角,在肘橫紋外側頭凹陷處,對緩解上臂麻木、血液循環不佳等有效。
足部有3穴位,「太衝穴」位於足背側部,約大拇趾與第2趾間隙後方凹陷處,按壓有助改善下肢血液循環、氣血不通、麻木等症狀;「三陰交穴」位在腳踝內側,沿著小腿後緣往上3吋,約4指併攏寬的位置上,可舒緩下肢神經痛及麻痺等症狀;「足三里穴」約在膝蓋下方凹陷處,往下3吋左右位置上,約4指併攏的寬度,配合太衝穴、三陰交穴一同按壓,有緩解腳痛、腳腫效果。
周宗翰指出,若出現耳鳴、頭脹狀況,可按壓4穴位改善,包含位於耳垂後凹陷處的「翳風穴」;在下眼眶中點,約莫臉部顴骨位置凹陷處的「四白穴」;位於眉心之中點凹陷處的「印堂穴」;以及位在頭部後方,髮際凹陷處下方的「風池穴」。
周宗翰也提醒,乘坐交通工具前除了吃暈車藥外,也不要吃得太飽或吃太油膩的食物,且要有充足睡眠。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