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學語言卡關? 充足睡眠可能是突破關鍵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南澳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 UniSA)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發現,充足睡眠對學習新語言至關重要,有助於大腦記憶和學習新單字及文法。相關成果已發表於《神經科學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
據《每日科技網》(scitechdaily)報導,研究追踪了35名母語為英語的成年人,他們學習一種基於中文拼音、但文法類似英語的迷你語言「迷你拼音」(Mini Pinyin)。受試者分為兩組,一組在早上學習並於晚上測試,另一組則於晚上學習並在實驗室睡覺,記錄其腦波活動後,隔天早上進行測試。結果顯示,有睡眠的組別表現顯著優於清醒組。
主要研究者、現任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克羅斯博士(Dr. Zachariah Cross)指出,睡眠後學習效果的提升與慢波振盪(slow oscillations)和睡眠紡錘波(sleep spindles)的同步化有關,這些腦波在非快速動眼期(NREM)睡眠中協調運作。
他解釋,這種協調可能反映信息從海馬迴(hippocampus)轉移至大腦皮質(cortex)的過程,強化了長期記憶儲存。睡眠後,腦波活動展現出與認知控制和記憶鞏固相關的「θ波振盪」(theta oscillations),這種與學習和記憶息息相關的腦波變化,表明睡眠中的腦波協調與學習成果密切相關。簡言之,充足的睡眠讓大腦更高效地整理和儲存新語言知識。
研究也指出,這些發現可能有助於語言障礙患者的治療,例如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及失語症(aphasia)患者,他們常伴隨睡眠障礙。動物及人類實驗顯示,慢波振盪能改善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即大腦適應經驗與損傷的能力。克羅斯博士建議,未來可透過經顱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等技術促進慢波振盪,從而提升語言治療效果。
研究團隊計劃進一步探討睡眠與清醒狀態如何影響其他複雜認知任務的學習。了解大腦在睡眠中的運作方式,不僅有助語言學習,還可能徹底改變教育、復健及認知訓練的方式。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