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5旬婦罹「神經髓鞘瘤」 顯微切除手術+術中神經監測助康復

2024/12/09 15:58

台中一名婦人罹患「神經髓鞘瘤」,醫療團隊安排顯微手術切除,張育銘醫師並負責進行術中神經監測。(記者陳建志攝)

台中一名婦人罹患「神經髓鞘瘤」,醫療團隊安排顯微手術切除,張育銘醫師並負責進行術中神經監測。(記者陳建志攝)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55歲李姓婦人熱愛運動,多年前因下背痠痛就醫,發現罹患腰椎第一節硬膜內腫瘤,但選擇觀察未手術,直到最近持續出現下肢痠麻痛與背痛就診,神經外科團隊安排進行顯微切除手術,再加上術中神經監測確保神經功能完好,順利完成手術,病理檢驗確認屬良性的「許旺氏細胞瘤」,又稱為「神經髓鞘瘤」,讓她鬆了一口氣。

這名患者因近來持續出現下肢痠麻痛與背痛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神經外科就診,魏國珍醫師仔細問診,並進行理學檢查後,確診罹患腰椎第一節硬膜內腫瘤,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手術治療。

經過精確的術前定位後,先劃開約7公分的傷口,再將後側椎板移除後切開硬腦膜,將大約2公分的腫瘤徹底切除,魏國珍醫師只花了2小時就提前完成手術,手術中並由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神經外科張育銘醫師負責進行術中神經監測,確保病人的神經功能完好。

台中一名婦人下肢酸麻痛與背痛,就醫檢查發現是腰椎第一節硬膜內腫瘤(黃箭頭)所致。(記者陳建志翻攝)

台中一名婦人下肢酸麻痛與背痛,就醫檢查發現是腰椎第一節硬膜內腫瘤(黃箭頭)所致。(記者陳建志翻攝)

張育銘指出,術中神經監測是將細針扎至病人頭皮與四肢神經與肌肉附近,目的在於偵測其電位訊號,可大幅幫助神經外科醫師在面對困難與複雜的手術時,能順利切除病灶且避免神經損傷。目前健保有給付於一些特定的腦瘤、脊椎腫瘤,以及脊椎側彎等手術。

神經外科施育彤主任表示,「神經髓鞘瘤」是一種生長緩慢的良性腫瘤,大部分生長於頭頸部的神經根附近,往往因腫瘤的生長擠壓到原有正常的神經,才會出現痠麻的症狀。目前治療方式以手術為主,在安全不傷及正常神經的情況下,徹底移除腫瘤才能夠確保未來不再復發。

魏國珍呼籲,民眾生活中若出現背痛、手臂或是腰部痠痛等狀,一定要提高警覺,切勿輕忽身體所發出的警訊,建議應該盡快尋求神經外科醫師的專業意見,並且接受相關檢查,仔細評估後把握治療時機,重拾健康的生活。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