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半年內左、右髖關節股骨骨折 手術後行動自如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台中一名87歲陳姓阿嬤身體健康,平時愛在自家後院種植花草,半年內2次跌倒骨折,分別造成右側及左髖關節股骨骨折。在接受「正前開髖關節半置換手術」,合併防抗生素骨水泥治療,術後隔天能下床,康復返家逐漸恢復行走,繼續拈花惹草玩園藝。
台中醫院骨科醫師周育名表示,女性停經後荷爾蒙影響,骨密度下降,統計65歲以上幾乎都有骨鬆問題,預防從年輕做起,女性35歲是骨密度顛峰,之後預防骨鬆,應適當運動及吃鈣片,65歲後建議做骨密度篩檢,如骨質密度t值超過-3,可使用骨鬆吃藥、針劑治療,健保也有條件給付部分脊椎或髖關節骨折合併嚴重骨鬆患者該針劑治療,希望將跌倒骨折風險降到最低。
周育名說,這名陳阿嬤今年5月底在後院修剪花草時,疑地滑不小心摔跤,造成右側髖關節股骨骨折,家人緊急送醫,接受微創正前開髖關節半置換手術合併抗生素骨水泥治療,術後隔天就可下床走路,恢復良好。
不上個月初跟朋友邊聊天邊修剪花園枯枝,沒看到地面石頭又不責慎跌倒,導致左髖關節股骨頭骨折,緊急送醫再度接受手術,半年內2度跌倒骨折,手術後仍能走路行動,對醫師感謝不已。
周育名為陳阿嬤做預防骨質疏鬆藥物治療,也提醒她返家走路要特別小心,避免再次跌倒,也建議她可多食用含鈣質食物、多曬太陽。
周育名表示,老人骨折常見,髖部骨折後患者如果未獲得良好治療,一年內有20%的病患會死亡,高達50%的患者未來無法再獨立生活,因此,預防長者跌倒骨折很重要。
周育名也說,為陳阿嬤施行的「正前開髖關節半置換手術」,與傳統置換不同,如從髖關節前側開刀,缺點是會割斷肌肉,術後行走、抬腳恢復慢,從後則開刀能肌肉保存,但破壞關節後方結構,術後未注意容易脫臼,因此從正前方開刀,剝開髖關節前方肌肉,後方不受影響,術後做高彎曲姿勢,如坐椅、坐馬桶沒有問題,安全度高、恢復快,尤其是老人70歲後有肌少症,術後恢復會花更久的時間,因此開刀術式也要注意。
周育名提醒,牛奶1公升含有1毫克的鈣,WHO建議每天攝取1.2公克,因此平日可使用食品鈣片補充,而老人防跌避免骨折,注意生活壢環境不要雑亂,動線流暢、地板不要濕滑,適當運動保持肌肉協調性、以及檢查視力要看清。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