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健康網》兩餐之間別進食! 學者曝3原因:小心胃酸逆流

2024/12/03 17:14

學者指出,餐與餐之間進食很可能引發胃食道逆流等消化問題;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學者指出,餐與餐之間進食很可能引發胃食道逆流等消化問題;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正餐時間還沒到,就想吃點東西解解饞?營養學者洪泰雄提醒,如果餐與餐之間進食,很可能引發胃食道逆流等消化問題。這是因為胃內壓力增高,導致胃酸逆流;胃酸分泌過多,刺激胃黏膜;而清掃機制被打斷,會影響消化系統運作。因此他認為,餐與餐之間不應進食,要給胃留出足夠的消化和清理時間,保護胃腸健康。

洪泰雄在臉書發文指出,從消化系統的角度來看,餐與餐之間進食確實有可能引發胃食道逆流、胃脹等問題,以下是原因的詳細說明:

2餐間進食影響胃排空 胃酸易逆流

每次進食後,胃需要約2到4小時完成排空。如果在這期間進食新的食物,會讓胃不得不重新開始分泌胃酸和進行攪拌,導致原有食物與新食物堆積在胃內,增加胃內壓力。當胃內壓力增加,胃酸更容易逆流回食道,引起灼熱感或逆流症狀。

頻繁進食容易導致胃酸過度累積

進食會刺激胃酸分泌,如果在胃未完成上一輪工作時再次進食,胃酸可能會過度累積,對胃黏膜造成刺激,導致胃痛或胃灼熱。另,食物堆積在胃內,未被及時排空,會造成氣體積聚,讓人感到胃脹不適。

打斷胃清掃機制 食物、細菌恐殘留

胃在消化間隔期間會啟動「移動性複合運動」(MMC),清理未消化的殘渣。如果在此時進食,這個「清掃」過程會被打斷,食物和細菌可能殘留在胃腸道,進一步影響胃健康。

胃的適應能力下降 小心黏膜受損

如果經常在餐與餐之間進食,胃會習慣性分泌胃酸,甚至在不需要的時候也分泌,長期可能導致胃黏膜受損。

學者認為,餐與餐之間不應進食,要給胃留出足夠的消化和清理時間,保護胃腸健康;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學者認為,餐與餐之間不應進食,要給胃留出足夠的消化和清理時間,保護胃腸健康;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