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細胞愛吃糖?清華大學生技團隊 揪治療癌症關鍵
〔記者洪美秀/新竹報導〕清華大學生技所副教授林愷悌、生資所副教授鄭惠春聯手破解困擾科學界近百年的謎團,解密癌細胞為何能快速生長的分子機制。研究發現,癌細胞會釋放硫化氫氣體,改變細胞內重要蛋白質的結構,讓癌細胞能大量吃進糖分,加速腫瘤生長。研究成果獲登國際期刊《自然通訊》,也為治療癌症帶來關鍵契機。
清大表示,林愷悌專研癌症細胞生物學,鄭惠春則專精蛋白質結構分析,兩人念大學時就是清華生科系同班同學,回母校任教後仍常討論研究,此次結合兩人專長,找到截斷癌細胞增生的方法。
德國科學家瓦爾堡100年前就發現癌細胞特有的呼吸方式。正常細胞會利用氧氣進行有氧呼吸並產生能量;但癌細胞即使在有充足的氧氣環境下,仍傾向以分解糖分為主要的新陳代謝方式,並從糖解作用中合成腫瘤快速生長所需的DNA、RNA及蛋白質,因而命名為「瓦氏效應」,也是瓦爾堡獲諾貝爾獎主因。但癌細胞為何愛吃糖?林愷悌與鄭惠春也破解謎團。
林愷悌指出,在缺氧的腫瘤環境中,癌細胞會分泌出硫化氫,對四聚體蛋白質丙酮酸激酶(PKM2)發出訊號,讓它分解成分子較小的雙聚體或單聚體,改變其活性,促使癌細胞攝取更多的葡萄糖來進行糖解作用、合成DNA,並迅速增生。
鄭惠春補充,就像物流系統需要條碼才能將貨物送往目的地,硫化氫也會在蛋白質丙酮酸激酶的特定位置上進行標記,改變它的結構和活性。「只要改變物流條碼,就能改變癌細胞的糖代謝路徑。」
研究團隊透過基因編輯技術,成功阻止硫化氫在丙酮酸激酶的特定位置做記號,讓丙酮酸激酶維持原來較大分子的四聚體結構,就能引導癌細胞恢復有氧呼吸;不准它再靠吃糖來吸收養分,腫瘤就無法長大。
林愷悌表示,團隊在小鼠體內進行實驗,乳癌腫瘤生長果然受到抑制。若這項抗癌策略能發展為藥物,就能應用於癌症治療。未來研究也將與醫院合作,並進行臨床試驗,期為癌症治療找到關鍵療方。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