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健康網》研究:「這裡」職場霸凌頻傳 受害者近9成

2024/11/22 16:04

醫師指出,客服人員的職場霸凌發生率最高,約為30%至35%,經常遭遇來自「內部和外部的霸凌」;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醫師指出,客服人員的職場霸凌發生率最高,約為30%至35%,經常遭遇來自「內部和外部的霸凌」;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近日勞動部勞發署傳出年僅39歲的公務員在辦公室內輕生,疑似分署長謝宜容職場霸凌,事件受到社會高度關注。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分享研究指出,醫護人員也是職場霸凌高風險群體,發生率約為30%至40%,一項研究更指出,急重症的醫護人員,90%都自認有過職場上的霸凌,尤其是新進人員。

黃軒在臉書專頁「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分享,一篇2014年的研究顯示,職場霸凌就是利用管理權的濫用行為,其行為會包括攻擊、威脅、惡意、侮辱等負面特徵,目的是使對方感受到壓力或痛苦。行為對象可能是特定個人或群體成員。

他表示,職場霸凌可分為直接霸凌(例如讓被霸凌者身體傷害或死亡)、間接霸凌(例如讓被霸凌者社會孤立、阻礙支援),這些行為可能對被霸凌的員工造成心理壓力和效率下降。

●管理層(中高層主管):研究顯示,約有10%至20%的管理層人員,曾遭受職場霸凌,這可能源於「上級對下級的權力」控制或高壓績效要求。

●基層員工:基層員工是職場霸凌的主要受害者,發生率約為25%至30%。由於他們在組織中的權力有限,容易受到來自主管或同事的「不公平對待」。

●業務人員:業務人員面臨的職場霸凌發生率約為20%至25%,主要因績效壓力,導致主管,會對其進行「情緒勒索或羞辱」。

●技術人員:技術人員的職場霸凌發生率約為15%至20%,可能來自主管或其他部門的「不當批評」或將「失敗歸咎於技術團隊」。

●客服人員:客服人員的職場霸凌發生率最高,約為30%至35%,他們經常遭遇來自「內部和外部的霸凌」,包括不合理的指責或公開批評。

●創意或設計人員:創意人員的職場霸凌發生率約為20%至25%,可能受到來自主管或同事的「不尊重創意想法」或否定專業能力。

●醫療與護理人員:醫護人員是職場霸凌的「高風險群體」,發生率約為30%至40%,霸凌來源包括醫療團隊內部的層級壓力、病患或家屬的情緒發洩,以及繁重工作的責備。

黃軒更指出,在另一篇研究報告,發現急重症的醫護人員,幾乎90%都自認有過職場上的霸凌,尤以新進人員受害偏多。這些被霸凌的醫護人員,有61.7%的人承認工作效率下降。

●教育人員:教育工作者的職場霸凌發生率約為25%至30%,可能面臨來自管理者或家長的不當對待,如績效要求過高或公開批評;國際勞工組織報告指出,教育職場霸凌經常「隱晦不報」,若長期處於職場霸凌的環境,輕者影響工作表現,重者則導致情緒憂鬱,對其身心健康造成重大傷害。

●自由職業者與外包人員:自由職業者的職場霸凌發生率約為15%至20%,由於「工作不穩定」性,容易遭受來自雇主或合作夥伴的霸凌,如「拖延付款或不合理的工作要求」。

●非營利組織與志工人員:這些職位的職場霸凌發生率約為20%至25%,霸凌常以情緒勒索形式出現,因為員工或志工可能基於「使命驅動而難以拒絕」過度要求。

黃軒表示,為了避免霸凌事件,WHO建議,應改善工作組織(確保最佳的人員配置、合理的工作時間、支持工作團隊和良好的工作條件、防止員工單獨工作、在面臨霸凌暴力威脅時,尋求協助),且應培養事件發生後的「迅速反應」:鼓勵員工報告、記錄和監控所有事件、確保申訴程序的保密性、監測暴力趨勢和預防措施的有效性。

黃軒表示,上述措施是為了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減少霸凌、騷擾事件的發生。企業應針對不同的職務特性制定預防策略,保護員工的心理健康,提升工作環境的和諧與效率。

☆自由電子報關心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社會處處有溫暖,一定能度過難關。 安心專線:1925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研究發現急重症的醫護人員特別容易遭受霸凌,比例多達9成;且6成當事人承認工作能力減弱。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研究發現急重症的醫護人員特別容易遭受霸凌,比例多達9成;且6成當事人承認工作能力減弱。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