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疲累、腰痠腎臟拉警報! 中醫:這麵湯要少喝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腎是沉默的器官,往往到了腎病末期才會出現尿毒症狀;建功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許哲維提醒,如果經常睡覺早醒、腰痠、膝蓋無力、腳水腫、疲累、皮膚乾燥膚色暗如灰...等等,這些都是腎臟排毒出現異常的症狀。居家保健建議透過八段錦、按摩穴位來改善腎功能,同時飲食上要清淡,火鍋、拉麵的湯鈉含量超高,不要喝太多,以免增加腎臟負擔。
中醫觀點中的腎
許哲維指出,中醫眼中的腎很特別,腎在五行中屬水,在經絡中從雙腳內側往腹部延伸,在前輩沈邑穎中醫師的經絡解密中,形容像是台灣東部外海,蜿蜒如黑絲帶的黑潮。在人體中它也像黑潮一般串通著身體的上下兩部份。
腎既管理火也管理水,與膀胱共管泌尿道。「腎藏精」並與肝合作負責生殖,甚至是睡不好也與腎有關。除此之外,「腎主納氣」與肺合作司呼吸、腰痠膝軟、小孩的生長發育等等,這些都是腎管理的。
許哲維進一步解釋,如果說心是總統府,其他臟腑是中央政府的各個部門,腎就像是地方政府,配合著其他臟腑親力親為地維持著人體的各種機能。在《黃帝內經》中,提到「腎為作強之官,伎巧生焉」,是指腎工作能力強又精敏靈巧;同時也因為「腎主骨生髓」所以很多的肢體痠痛也與腎息息相關。腎就像是我們人體的父母官,有他照顧我們的身體就可以自在順利地運行。
如何知道自己的腎好不好?
許哲維提到,在現代醫學的觀點中,要知道自己的腎臟情況,平時可以從以下幾點觀察尿液:
1.尿液是否清徹淺黃色?
2.是否有泡沫且靜置後尿泡還維持5分鐘以上?
3.如果尿液混濁或其他顏色且有泡泡,建議進行抽血、尿液檢查,並留意「肌酐酸」,這代表腎功能的指標。
許哲維指出,在中醫的觀點如果經常睡覺早醒、腰痠、膝蓋無力、腳水腫、疲累、皮膚乾燥膚色暗如灰...等等,這些都是腎臟排毒出現異常的症狀,另外,大量食用蛋白質、劇烈運動、懷孕、服止痛藥,也有可能使肌肝酸增加。如有上述症狀可以尋求中醫協助。
中醫教3招幫助腎臟排毒
除了要關注腎臟出問題的警訊,許哲維也分享3招顧腎排毒:
1.飲食調整減輕腎的負擔
在飲食上選擇清淡,不要太鹹或油膩的食物,火鍋、拉麵的湯不要喝太多,因為裡面還有非常高量的納,會增加腎的負擔。飲食均衡每天蛋豆魚肉類一個手掌,蔬菜2個手掌,五穀雜糧類半手掌。適量定時飲水,有足夠的水腎臟還能更好幫我們排毒。不過,當腎臟病出現少尿或輕微水腫時需要限水,喝水量是排尿量加500-700 ml。
2.八段錦加強腎的排毒功能
加強腎的排毒功能,我們可以一起做這個八段錦的動作—雙手攀足固腎腰,用運動把腎固起來,拆分動作(見上圖)。
3.穴道按摩改善腎功能提升睡眠
如果腎臟排毒功能異常,它會影響到睡眠,經常睡眠提早醒來後睡不著,可以按壓湧泉穴、天柱穴、神門穴、內關穴這4個穴道,可以讓「心火」和「腎水」相互協調、保持平衡,進而幫助睡眠。
許哲維指出,在2014年針對洗腎(血液透析)患者的研究,按壓湧泉穴、天柱穴、神門穴、內關穴這4個穴道(見上圖),持續4週,對於疲憊度、睡眠品質均有明顯的提升。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