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吃飯、麵哪個較易胖? 研究曝「1點」是關鍵

2024/11/08 16:05

研究發現,相比於吃飯,吃麵較容易肥胖;示意圖。(圖取自photoAC)

研究發現,相比於吃飯,吃麵較容易肥胖;示意圖。(圖取自photoAC)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亞洲人選擇主食時,不外乎是飯或麵,但您知道哪種食物比較容易發胖嗎?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引述國外研究表示,吃麵較容易肥胖。雖然飯、麵GI值差不多,但影響血糖變化的關鍵為「總攝取熱量」,也就是食材烹調過程中添加的油脂和鹽分,以及是否攝取足量蔬菜,像是麵條多添加油脂和鹽分,但米飯成分相對單純、較具營養價值,且食用時多會攝取蔬菜,因此較不易發胖。

相比吃麵 吃飯男體脂不易超標、女性腰圍較低

黃軒在臉書專頁「黃軒醫師 Dr. Ooi Hean」引述1項研究發現,若把每週5次的麵,換成同頻率白飯食用,男性正常體重的肥胖(Normal Weight Obesity, NWO)風險降36.5%,女性正常體重中心性肥胖症(Normal Weight Central Obesity, NWCO)則降20.5%。由此可知,愛吃飯的男性較不易出現體脂率超標的情況,同樣地,愛吃飯的女性腰圍較低,中心性肥胖風險也會降低。

為何吃飯會比吃麵較不容易肥胖?黃軒指出,專家認為,米飯和麵條本身的GI值相似,真正影響血糖變化的關鍵因素在於「總攝取熱量」,也就是食材烹調過程中添加的油脂和鹽分,以及是否攝取足量的蔬菜。

醫師表示,麵條主要由小麥粉、水、油脂、鹽分、添加劑等成分組成,其中內含較高的油脂、鈉含量容易影響身體健康;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醫師表示,麵條主要由小麥粉、水、油脂、鹽分、添加劑等成分組成,其中內含較高的油脂、鈉含量容易影響身體健康;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黃軒說明,麵條主要由小麥粉、水、油脂、鹽分、添加劑等成分組成,其中內含較高的油脂、鈉含量,容易影響身體健康,建議選擇低油、低鈉的麵條產品,或在烹煮時減少調味料用量,可減少攝取油脂和鹽分。

至於米飯的主要成分為何?黃軒解答,米飯中含有7-8成碳水化合物(澱粉)、煮熟的米飯含有60-70%的水分、少量蛋白質(約5-7%)、微量脂肪、少量纖維,以及含有少量的維生素B1、B3、B6等維生素及鎂、磷、鉀和少量鐵等礦物質。其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提供能量;低脂肪適合需要控制脂肪攝取者;以及內含的維生素與礦物質,有助於健康,特別是糙米,比白米含有更多微量營養素。

研究發現,吃飯時搭配含有醋、乳製品和豆類產品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可顯著降低白米的升糖指數(GI值)20-40%;示意圖。(圖取自photoAC)

研究發現,吃飯時搭配含有醋、乳製品和豆類產品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可顯著降低白米的升糖指數(GI值)20-40%;示意圖。(圖取自photoAC)

吃飯配醋、乳製品和豆類 GI值降2-4成

除了2者組成成分差異外,吃飯也會習慣搭配青菜食用!黃軒表示,日常煮成米飯的過程只加水,食用時多會搭配青菜,都比吃麵更能增加飽足感、延緩碳水化合物和熱量的吸收,避免餐後血糖快速上升。更有研究發現,在吃飯時若搭配含有醋、乳製品和豆類產品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可顯著降低白米的升糖指數(GI值)20-40%。

每天攝取少於47%碳水 控制體重

黃軒引述另1篇研究提醒,在健康的成年人中,不管是吃飯或麵,記得每天攝取低碳水化合物,約少於47%,以控制肥胖。同時也提醒,單一食物無法完全決定一個人是否會出現肥胖問題,關鍵在於維持整體飲食的均衡、良好運動習慣,才能有效管理體重,維持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