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近7旬男看到「魔神仔」?禍首竟是吃下「魔菇」中毒

2024/11/06 12:18

食藥署近年接獲3件民眾誤食綠褶菇事件。(記者林惠琴攝)

食藥署近年接獲3件民眾誤食綠褶菇事件。(記者林惠琴攝)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路邊的野菇不要採!一名69歲男性某日下午約5點吃下自己採摘的野菇約20朵,之後出現頭暈、幻覺,直呼「看到魔神仔」,甚至尿失禁,被送往醫院急診。結果發現是誤食「魔菇」中毒,所幸後續生命徵象穩定,成功保住一命!

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表示,魔菇是一種俗稱,在人類已有久遠歷史,在墨西哥一帶用於宗教儀式,其他地區如北歐則有濫用個案,主要的毒素成分為「psilocybin」,其次為psilocybin的代謝物「psilocin」與「phenylethylamine」,會產生迷幻、交感神經興奮及副交感神經的拮抗作用。

楊振昌指出,中毒後30至60分鐘可產生頭暈、無力、焦慮及擴瞳、視力模糊、脈搏加速、高血壓等交感神經興奮表徵,並可能有時空錯亂、幻覺及躁動不安;少數人會有反社會行為,但多數症狀在4小時內會消失,少數病患的欣快感則會持續至12小時,極少數患者則會有影像倒敘現象,嚴重可能昏迷、高燒、抽搐及死亡。

楊振昌也分享另一個中毒案例,69歲男性於堤防邊道路採摘「雞肉絲菇」,吃下後產生嚴重噁心、冒汗、腹瀉10幾次及腹痛,3小時後腹痛嚴重就醫,給予點滴及止痛藥物治療,仍有發冷及疑似腿部發紫情況,之後發燒至39.5度,經治療改善,但隔天上午尚有腹瀉及尿液滯留的情況。

楊振昌指出,經查發現疑似綠褶菇中毒,最後確定是誤食球蓋青褶傘屬的蕈類「Chlorophyllum globosum」,其毒素可能是一種類似蛋白質的高分子成分,加熱後可部分破壞,中毒後30分鐘至3小時就會產生噁心、嘔吐、水瀉、便血、畏寒、腹痛、倦怠及肌肉酸痛等症狀,但6至48小時內多可緩解,嚴重則可能因脫水而導致其他併發症;國內先前未有相關中毒個案。

食藥署研檢組科長林澤揚說明,近年接獲4件民眾食用野菇中毒事件,其中3件為誤食綠褶菇,包含2020年5月民眾烹食草地長出的野菇、2020年7月民眾烹食自家田邊長出的野菇、2021年7月民眾烹食鄰居採摘的菇類,食用後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另有1件為誤食擬灰花紋鵝膏,發生在今年5月,為民眾烹食鄰居山上採摘的野菇,結果出現上吐下瀉、腹痛、虛弱、抽筋等症狀。

林澤揚提醒,民眾看到路邊生長出來的野生菇類,應遵守「不採不食」的原則,也不要餽贈親友,以避免因誤食而危害身體健康。

食藥署召開記者會提醒民眾看到路邊生長出來的野生菇類,應遵守「不採不食」的原則。(記者林惠琴攝)

食藥署召開記者會提醒民眾看到路邊生長出來的野生菇類,應遵守「不採不食」的原則。(記者林惠琴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