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基因才是痛風元兇? 國際研究揭真相 顛覆傳統認知

2024/11/04 14:55

痛風成因大翻轉,基因恐才是元兇,飲食生活習慣非罪魁禍;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shutterstock)

痛風成因大翻轉,基因恐才是元兇,飲食生活習慣非罪魁禍;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shutterstock)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痛風長期以來被認為與過量飲酒或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有關。然而,最新的大型國際研究顯示,基因在痛風的發生上扮演著遠比生活方式更重要的角色。

科學新聞網站《Science Alert》報導,這項研究由國際科學團隊進行,分析了來自13個族群、共260萬人的基因數據,其中包括12萬0295名已患有痛風的個體。研究團隊比較了痛風患者與非患者的基因序列,結果發現了377個與痛風相關的DNA區域,其中149個此前從未被確認與痛風有關。

儘管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仍對痛風的發生有影響,但研究指出,基因在決定一個人是否患上痛風的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且仍有未被發現的基因連結等待進一步探索。

紐西蘭奧塔哥大學流行病學家梅里曼(Tony Merriman)教授表示:「痛風是一種具有遺傳基礎的慢性疾病,並非患者自身的錯誤行為造成。這種將痛風歸因於生活方式的觀念亟待改變。」

痛風是由血液中尿酸濃度過高所引起,尿酸結晶沉積於關節後,人體的免疫系統會攻擊這些結晶,導致劇烈疼痛與不適。研究顯示,基因影響了每個階段的病程,特別是人體免疫系統對尿酸結晶的反應,以及尿酸在體內的運輸方式。

雖然痛風可反覆發作,但現今已有有效的治療方式。研究人員指出,由於傳統錯誤觀念的影響,許多患者因羞愧而選擇隱忍,不願就醫尋求能降低血中尿酸的預防性藥物,這對於日益增加的痛風病例來說,成為一個迫切問題。

梅里曼教授進一步說:「這種錯誤觀念往往讓患者感到羞恥,讓他們錯失了可以有效控制痛風的治療機會。」

除了提升對痛風成因的認識外,這項研究還為新療法的開發提供了方向,特別是在如何調節免疫系統應對尿酸堆積的反應上,某些現有藥物甚至可能適用於痛風治療。

該研究也有一些局限,主要數據來自歐洲血統人群,且部分數據基於患者自我報告而非臨床診斷。儘管如此,這項研究仍加深了對這一長期困擾人類的健康問題的理解。

梅里曼教授補充道:「隨著新標靶的發現,我們希望未來能研發出更好且更易取得的治療方法。痛風應當在醫療資源配置上得到更多重視。」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期刊。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