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減重吃作弊餐當心養大胃口 3招讓粗茶淡飯變美味

2024/10/30 19:46

醫師指出,色香味俱全的作弊餐會使味蕾會變得挑剔,未來會更難把持美食誘惑;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醫師指出,色香味俱全的作弊餐會使味蕾會變得挑剔,未來會更難把持美食誘惑;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減重控制熱量令人勞心費神,因此不少人會吃「作弊餐」(Cheat meals),在某天或某餐吃得比較放縱來犒賞自己。醫師王思恒表示,有心理學研究指出,色香味俱全的作弊餐會使味蕾會變得挑剔,未來會更難把持美食誘惑。因此他建議,不吃作弊餐、少吃高油鹽、吃特別低刺激的飲食,有助於讓感官校正回歸,也能讓日常飲食變美味。

恆新復健科診所醫師王思恒在臉書專頁「一分鐘健身教室」發文說明,「作弊餐」就是在一餐(或一天)的時間裡,允許自己吃任何食物,例如炸雞、冰淇淋、鬆餅、珍珠奶茶。提倡作弊餐的人們認為,偶爾放縱一下,才能減緩節食造成的身心疲勞,有「休息才能走更遠的路」或「吃飽了才有力氣減重」的意味。

王思恒指出,但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作弊餐不是個好主意。「曾經滄海難為水」,當一個人見識過壯闊的大海後,再看到小溪小河,自然就不會覺得它們那麼壯觀了。我們的感官,無論是視覺、味覺,還是其他的感知,都是相對的,是根據我們之前的經歷去比較出來的,這就是心理學的「範圍-頻率理論」(Range-Frequency Theory)。

範圍-頻率理論由Allen Parducci(艾倫·帕爾杜奇)於1960年代中期提出,解釋了人們在評估感官體驗時的兩個主要原則:範圍原則和頻率原則。

●範圍原則:人們會根據過去經歷過的刺激範圍,來做價值判斷。例如,當一個人住過了高級五星飯店,往後下榻普通水準的飯店時,即使環境乾淨整潔,體驗上還是會不太滿意。

●頻率原則:該原則強調了刺激的出現頻率會影響判斷。例如台北人到台南吃飯常會覺得食物太甜,但當地人因為習慣了高頻率的甜味刺激,就不會有這種感覺。

王思恒表示,吃「作弊餐」雖然當下很滿足,但在色香味俱全、高熱量且味道強烈的食物刺激下,你的味蕾會變得更挑剔,讓你在未來的減重飲食中,渴望更多的放縱,更難在美食的誘惑下把持住。

看動畫學啟示 勞動後白飯也能變美味

王思恒分享,小時候曾看過一集「一休和尚」的動畫,故事大略是這樣:將軍想知道「世上最美味的食物」是什麼,請求一休來解答。一休請將軍去砍柴、打掃庭院、清理環境,親自體會勞動的艱辛。接著,當將軍感到非常疲憊和出汗時,又餓又累,這時一休給他端上了一碗平淡無奇的白米飯。

將軍勃然大怒,認為一休耍了他,但他吃下白米飯後,彷彿是跑錯棚到動畫「中華一番」一樣,眼冒愛心、嘴裡發出了耀眼的美味光芒,狼吞虎嚥把飯吃完了。

原來,聰明的一休也懂心理學的「範圍-頻率理論」,將軍平時吃慣了大魚大肉,感官已經被嚴重的「去敏感化」,這時只有讓他經歷飢餓、身體勞動,才能校正他的味蕾,讓他重新體會食物的美味。

醫師提到,偶爾用「逆作弊餐」,也就是特別低刺激的飲食來讓感官校正回歸,日常生活的食物會更顯美味;圖為示意圖。(圖取自photoAC)

醫師提到,偶爾用「逆作弊餐」,也就是特別低刺激的飲食來讓感官校正回歸,日常生活的食物會更顯美味;圖為示意圖。(圖取自photoAC)

低刺激的飲食 讓感官校正回歸

王思恒表示,可以依照以下方法,將上述概念具體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不吃作弊餐:作弊餐雖然讓人滿足,但會使日後的飲食更淡然無味。

●少吃高油鹽:同樣的道理,過度調味的食物不僅容易讓人吃下過多熱量,還會讓日常的雞胸肉、白飯、燙青菜變得更不好吃。

●吃逆作弊餐:如果我們偶爾用「逆作弊餐」,也就是特別低刺激的飲食來讓感官校正回歸,日常生活的食物會更顯美味。例如一週挑個一天,只吃水煮低調味,或是低碳水、低脂肪的食物,甚至省去一餐做斷食法。就像將軍餓了一整天還辛苦砍柴一樣,即使是粗茶淡飯,也能讓人吃得滿足。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