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半吻合移植創新療法 16歲男孩靠姊捐髓重生

2024/10/29 17:46

巫康熙醫師分享創新治療方式,程小弟、媽媽,呼籲病友勇敢治療、不放棄。(記者蔡淑媛攝)

巫康熙醫師分享創新治療方式,程小弟、媽媽,呼籲病友勇敢治療、不放棄。(記者蔡淑媛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16歲的程小弟在小六時身上出現一塊塊黑青,1週仍未消散,就醫發現罹患「重度再生不良性貧血」,也被稱為「骨髓衰竭症候群」,失去正常造血功能,易受感染死亡,由於沒有完全吻合的親屬骨髓,今年8月接受姊姊的半吻合造血幹細胞移植,並使用全身放療、新藥物等世界創新治療措施,移植後第15天就恢復正常造血功能,成功治癒,待1年休養預防感染,就能重回高中校園上學。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主任巫康熙指出,重度再生不良性貧血,是一種罕見的血液疾病,常見發生在青少年及老年人,自體免疫抗體破壞骨髓,無法正常造血,血球數量下降,易引發嚴重感染,甚至致命,且常伴隨嚴重貧血,必須輸血維持基本生活,血小板低下也可能嚴重出血、腦出血。

巫康熙表示,此病不是癌症,卻很難治療,一年內死亡率70%,不好好治療,100%會死亡,幸好現在骨髓移植手術很進步。

巫康熙醫師指重度再生不良性貧血,骨髓被破壞掉了,無法正常造血。(記者蔡淑媛攝)

巫康熙醫師指重度再生不良性貧血,骨髓被破壞掉了,無法正常造血。(記者蔡淑媛攝)

程小弟4年前確診時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數量極低,輸血維生,減緩症狀,輾轉到巫康熙門診尋求進一步治療,由於沒有完全吻合的親屬骨髓,接受免疫藥物及TPO-RA藥物(促進血球生成)治療,造血功能恢復正常,但長期服用有併發症,減藥後在今年一月復發,但骨髓庫仍找不到全吻合幹細胞,最後由大他3歲的姊姊捐出周邊造血幹細胞,進行半吻合造血幹細胞移植。

由於半吻合造血幹細胞移植,但仍有20%失敗率,為提高成功率,巫康熙採取一系列創新措施,包括調整移植前的全身放射治療、使用新的抗排斥藥物、以及移植後添加促進血球生成藥物,程小弟在移植後第15天恢復正常造血功能,第30天順利出院,全程僅短暫發燒,今天他現身獻花感謝醫師及醫療團隊。

巫康熙為提高半吻合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率,採取一系列創新措施,包括調整移植前的全身放射治療、使用新的抗排斥藥物、以及移植後添加促進血球生成藥物。(記者蔡淑媛攝)

巫康熙為提高半吻合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率,採取一系列創新措施,包括調整移植前的全身放射治療、使用新的抗排斥藥物、以及移植後添加促進血球生成藥物。(記者蔡淑媛攝)

巫康熙指出,治療重度再生不良性貧血,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才能根治,完全吻合的造血幹細胞有90%以上成功率,但尋找全吻合太困難,這次透過創新的半吻合造血幹細胞移植方式,能推廣至世界各地,特別是在缺乏骨髓庫的國家,幫助這類病人。

程小弟與媽媽也分享經驗,遇到這個疾病害怕、不了解,「只有前進,沒有退路」,巫康熙醫師團隊跟他們開會解說,幸好遇到好醫師,跟著勇敢治療就對了。

巫康熙指出,全世界治療重度再生不良性貧血,以傳統骨髓移植,這次團隊以創新半吻合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癒患者。(記者蔡淑媛攝)

巫康熙指出,全世界治療重度再生不良性貧血,以傳統骨髓移植,這次團隊以創新半吻合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癒患者。(記者蔡淑媛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