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子宮內膜癌個案10年翻倍! 議員要求聯醫提實證研究計畫

2024/10/26 14:37

民進黨台北市議員顏若芳。(資料照)

民進黨台北市議員顏若芳。(資料照)

〔記者楊心慧/台北報導〕台北市議員許家蓓因罹患子宮內膜癌驟逝,令各界惋惜讓,帶動外界重視婦癌預防及治療,我國子宮內膜癌個案數近十年翻倍,台北市議員顏若芳表示,子宮內膜癌目前尚缺通過實證且能廣泛運用的非侵入式檢查方式,聯醫應率全國之先進行實證研究,以維女性國人健康。

北市聯醫回應,目前已在仁愛院區、婦幼院區開設子宮內膜癌門診,並在衛生局的指導支持下,針對子宮內膜癌篩檢進行相關研究,未來分析結果將會提供國內醫療單位參考,也將採納議員建議增加3D超音波設備及相關技術人員,以擴大篩檢的量能。

根據我國癌症登記報告,自2012年至2021年全國子宮體癌個案數已從一年1757案攀升至3205人,逼近子宮頸癌2021年的3376個案數。

顏若芳說明,子宮內膜癌是子宮體癌的一種,每年的個案數均佔子宮體癌約9成,自2012年至2021年,個案數自1663例攀升至3000例,十年間整整增加80%,其中台北市的個案數則是從257例攀升至384例,增加49%。

顏若芳指出,子宮內膜癌的成因多,如子宮內膜不當增生、服用雌激素、環境荷爾蒙、生理期不規律、肥胖等,都有可能形成子宮內膜癌,從我國女性近年十大癌症死因看,子宮頸癌長年穩居第7、8名,子宮體癌則是在2021年起首度入榜進到第10名,近年國人生活型態轉變、壓力增大,恐都是子宮體癌的溫床。

顏若芳說,以整併期別來計算,子宮頸癌的個案約7成均是原位癌,然而近年子宮體癌個案多是到1期才發現,甚至在2021年4期的個案也高達319例(10%),足見推動子宮體癌的早檢查、早治療實在是刻不容緩,但無奈目前子宮內膜癌的非侵入式檢查方式多仍缺乏實證研究。

顏若芳說明,子宮內膜癌傳統都是以2D超音波檢查,但2D超音波僅能檢測子宮內膜厚度,與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癌無確切連結,近年因科技進步,陸續出現甲基化檢測及3D超音波檢測,均宣稱準確度高,但甲基化檢測每次檢測所費不貲,且國內業者少之又少,仍需有實證研究。

顏若芳說,3D超音波檢測設備、人才雖少,但現已運用在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檢測子宮內膜癌,比起傳統的2D超音波,3D超音波更能檢測到子宮內膜癌所引發的腫瘤褶皺及不正常血流,但跟甲基化檢測一樣,仍需更多實證研究及準備,才能有大規模的適用。

顏若芳要求,聯合醫院應增加提高3D超音波設備、技術人員,並研擬甲基化檢測補助以提高參考個案,進一步整合提出子宮體癌因應暨檢查實證研究計畫,以及早避免子宮體癌個案持續增加之下恐引發的醫療量能危機。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